屠隆 / Tu Long

屠隆 / Tu Long

1542-1605
  • 稱號:《考槃餘事》:賞鑑清翫,生活藝術指導書
小傳

      屠隆(1543-1605),浙江寧波府鄞縣人。字長卿,又字緯真,號赤水,別署一衲道人、蓬萊仙客、由拳山人、冥寥子、鴻苞居士、婆羅主人、赤松侶等。少好文藝,萬曆五年(1577)進士,時年三十六歲。除潁上、青浦知縣,常招吳越間名士沈明臣、馮夢禎飲酒賦詩。游九峰、三泖,以仙令自許,然於吏事不廢,士民皆愛戴之。後遷禮部主事、郎中。為官清正,關心民瘼。作《荒政考》,記其百姓災傷困厄之苦。萬曆十二年(1584)削籍罷官,其罷官原因與登場度曲有關,屠隆與西寧侯宋世恩「兩家肆筵曲宴,男女雜坐」,因而為人所訐。晚年,遨遊吳越間,與名士交遊,尋山訪道,說空談玄,鬻文為生。

  著作數量豐富,內容博雜,詩文戲劇均有可觀的表現。生有異才,落筆數千言立就,創作內容「漁獵諸子、網羅百家」,創作心態以自適為要,行文自在揮洒才情,直抒清湛之胸懷。王世貞評為「明末五子」,稱其詩有天造之致,文尤瑰奇橫逸。詩文集有《白榆集》《由拳集》《鴻苞集》《採真集》,生活藝術著作有《考槃餘事》。《鴻苞集》為小品文,紀錄他個人的性靈觀,佛理感悟,可謂晚明性靈文學之先聲。

 

屠隆與戲曲

  屠隆喜新聲,善度曲,每置酒燃燭坐齋中,填十數曲,命善歌者王子長拍板引吭,有時亦與優伶同場作技。所撰傳奇三種:《曇花記》《修文記》《彩毫記》,總名《風儀閣樂府》。《曇花記》劇譜國王之子木清泰本,妻妾眾多,既美且賢。一日,清泰游西郊,西天祖師化作醉僧,蓬萊仙客化作風魔道人前來,以狂態指點其出世。屠隆家樂曾多次搬演此劇。《修文記》劇譜蒙曜被讒致仕,與妻、子、女一門飄然入道,修行升天。《彩毫記》劇譜唐玄宗招詩仙李白賦詩,貴妃捧硯,力士磨墨。李醉後強命高力士為其脫靴,力士不憤,出言挑撥,致李白失寵,流放夜郎。《曇花記》《修文記》已消失於舞台,《彩毫記》有知名折子戲〈吟詩〉〈脫靴〉流傳至今。(黃婉儀老師)

 

福建史上文化最大盛會的祭酒

萬曆三十一年(1603)的中秋,屠隆參與了一場中秋雅集,地點在福建福州烏石山鄰霄台。也可以說是一場戲曲界的盛會。該集會主事者為阮自華(1562-1537),阮自華為萬曆二十六年(1598)進士、黃梅調的創始者,也是晚明史要角阮大铖的叔祖。在明代文化史、文學史中,此集會標誌了人才與藝術聚集於福建的高峰。

當日盛會的前奏與基礎,乃是阮自華邀集文人共會,在烏石山鄰霄台結為「神光大社」,阮自華從萬曆三十年起為福建福州推官,有意於當地的文風,方有此舉,他的身分也有號召力,同時,他的父親阮鶚,不只是抗倭名將,同時還在嘉靖三十六年時任福建巡撫。所以,這對福建人而言,是非常具影響力、號召力的身分,癸卯中秋盛會之所以能盛大成功,阮自華父子可說是最大的推動力。阮自華的「神光大社」以屠隆、曹學佺佘翔、鄭懷魁等人為首,參與者可能近百人。屠隆外,此時年正六十一歲,已具有全國性的文化知名度。而除了屠隆外,主事者阮自華,以及曹、佘、鄭皆福建地區人,其中,佘翔為嘉靖三十七年舉人,是相對年長的福建文化菁英,約當與屠隆同一世代,曹學佺與鄭懷魁皆於萬曆二十三年成進士,是相對年輕的文人菁英人代表。在這些人帶領下,此時此刻的烏石山鄰霄台,已經成為明代福建歷史中的里程碑。

緊接著,就是在同地阮自華所主持的中秋盛會,不只是文學,並以屠隆為整場盛會的祭酒,也就是監督與中心人物。不只是文人間的詩作唱和,劇班一入場參與,當晚的戲曲演作精彩萬分,除了原本的成員外,被吸引來的觀眾亦相當多,有文記錄當時之盛況云:「梨園數部,觀者如堵」、「絲竹殷地,烈炬薰天」,燈火通明,所產出的煙霧以及演作的音樂瀰漫整個集會之地。當晚,當各個戲班表演過後,屠隆作為壓軸人物登場,屠隆演作三國禰衡擊鼓罵曹一幕,其鼓聲方下,震攝全場,諸人屏息無聲,天地為之撼動:「鼓聲一作,廣場無人,山雲怒飛,海水起立」。這場中秋盛會之前與之後,福建地區都未能再有同樣規模的文化聚會,這是人、事、時、地恰好匯集際會,不容易複製而彌足珍貴。又錢謙益編寫「列朝詩集小傳」時,關於屠隆傳記的文字不長,卻特意收入這一次的場景,可見這是屠隆生涯中最值得被記憶和重視的部分之一,透過文字的記錄,我們也可以超越時空感受到當時的氣氛與動人之處。

 

屠隆與「鳧園」

      屠隆萬曆十二年罷官後,整治宅西空地成為一座小園。原是土灰溷濁、堀堁揚塵之地,他傍著鄰居築垣,種植芙蓉、木蘭、紅蓼、紫葵等花木,開鑿一狹長小池,種上荷芰茭蘆,景觀頓改。跨小池築樓,顏曰「飛仙」、「空明」,體量雖小,卻可登高遠眺,盡情挹覽朝暉夕曛、夏月冬雪。另涯岸上有舊屋三楹,稍加整治後,名曰「棲真館」。後因移得娑羅樹一株,易名為「娑羅館」,成為他與同道文友商略學問、焚香煮茗與結跏靜修之所。館前亦遍植檉柳梧槐、梅桃李杏等各種花木瓜果,因鄰翁贈送一雙野鳧,遂命名「鳧園」。屠隆之園如他所言「一園如掌,一池如研,一樓如拳,而竹樹蒙茸,草花蔭翳,眾芳龐襍,莫能盡名」,人為建築十分簡單,藉由開掘小池與大量植栽,將自然引入園內,是唐宋以來以園林為「壺中天地」概念的實踐。(曹淑娟教授)

屠隆與茶

著《茶說》

    屠隆,著《茶說》。《茶說》是抽取屠隆所著的《考槃餘事》中的〈茶箋〉部分單行出版,內容敘述茶品、製茶、擇水、烹茶法等。此書計十章,從產地、採制、茶色、茶香、茶味、侯湯、茶具、茶侶、飲茶、藏茶,作詳細說明。在〈四之香〉中說:「茶有真香,無容矯揉。炒造時草氣既去,香氣方全,在炒造得法耳。烹點之時,所謂坐久不知香在室,開窗時有蝶飛來。如是光景,此茶之真香也。」表示真正的茶香,相當天然,甚至人久而不聞其香,但開窗卻有蝶飛來,很傳神的表達出自然香氣。而在〈七之具〉中說:「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強調使用精潔茶器來呈顯茶的本色,表現出明代求真尚雅的美學品味。

 

飲茶最重人品

    屠隆在《考槃餘事》〈人品〉中云﹕「茶之為飲,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時廢而或興,能熟習而深味,神融心醉,覺與醍醐甘露抗衡,斯善賞鑒者也。使佳茗而飲非其人,猶汲泉以灌蒿萊,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識其趣,一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甚焉。」表示飲茶最重人品,乃是精行修德之人才得以鑑賞佳茗;如一般俗人好壞不分、一飲而盡,就好比用上等山泉水去澆灌野草一樣,罪莫大焉。明代文人將飲茶視為修身養性之道,實非一般消遣娛樂可比擬。

茶侶

    在茶侶選擇方面,屠隆寫道:「茶灶疏煙,松濤盈耳,獨烹獨啜,故自有一種樂趣。又不若與高人論道,詞客聊詩,黃冠談玄,緇衣講禪,知己論心,散人說鬼之為愈也。對此佳賓,躬為茗事,七碗下咽而兩腋清風頓起矣。較之獨啜,更覺神怡。」表示獨自烹茶啜飲,雖有樂趣,但如果能與高人論道、文學雅士聊詩、談玄講禪,與知己談心、散人說鬼等,那就更有趣了!文友們共同品茗、論道、賦詩,乃明代文人士子的日常生活寫照,也彼此互為茶侶。

茶寮光景

    屠隆在〈茶寮〉中說:「構一斗室,相傍書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子專主茶設,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又在〈飲茶〉中說:「若明窗淨几,花噴柳舒,飲於春也。涼亭水閣,松風蘿月,飲於夏也。金風玉露,蕉畔桐陰,飲於秋也。暖閣紅壚,梅開雪積,飲於冬也。僧房道院,飲何清也,山林泉石,飲何幽也。焚香鼓琴,飲何雅也。…」茶寮內設茶具,窗明几淨、花草環繞,又有涼亭水閣、暖閣紅壚等,可供一年春夏秋冬各時節來品茗;甚至在僧房道院、山林泉石,也是飲茶的好所在。品茗、焚香、鼓琴、談詩論道,有明一代文人過著優雅的性靈生活,乃是藉由「茶」來貫串之。(郭淑玲博士)

繼續閱讀
  • 《屠隆之印》
    《屠隆之印》
    出處:《娑羅園詩軸》
  • 《屠緯真氏》
    《屠緯真氏》
    出處:《娑羅園詩軸》
  • 《長卿》
    《長卿》
    出處:《七律四首扇面》
  • 《屠隆》
    《屠隆》
    出處 :《南宋詩扇面》
  • 《緯真氏》
    《緯真氏》
    出處:《南宋詩扇面》
  • 《娑羅園》
    《娑羅園》
    出處:《園居雜詠冊》
  • 《佛奴道民》
    《佛奴道民》
    出處:《園居雜詠冊》
  • 《屠氏緯真》
    《屠氏緯真》
    出處:《園居雜詠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