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高 / Ye Xianggao

葉向高 / Ye Xianggao

1559-1627
小傳

      葉向高(1559-1627),福建福清人。字晉卿,號臺山,東林人士,萬曆帝至崇禎時宰相。父親葉朝榮(1515-1586)官至養利知州。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時年二十五歲。授庶吉士,進編修,升為南京國子監司業,改左中允。同年,葉向高撰《天學集解》中〈天學十誡初解序〉、〈職方外紀序〉。萬曆二十六年(1598)被召入北京為左庶子,充皇長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禮部右侍郎,第一次結識了利瑪竇,並與利瑪竇切磋圍棋技藝。後改任吏部右侍郎。「妖書《續憂危竑議》」一案興起後,他上書首輔沈一貫,力請不要株連無辜,引起沈一貫的不滿,因此受沈抑制,以致他九年未得升遷。沈一貫罷職後,葉向高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晉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成為宰輔。後升為首輔,在北京私宅中款待利瑪竇,再次透過棋藝與利瑪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利瑪竇在著作《利瑪竇中國雜記》中,對記載了圍棋之事。葉向高曾因結識學識淵博的國際友人,感到高興而欣然寫下《詩贈西國諸子》一詩相贈。該詩手稿現保存法國國家圖書館。     

請求將利瑪竇葬在北京

      1610年,利瑪竇去世後,依照慣例,客死中國各地的傳教士都必須遷葬澳門神學院墓地。按當時明代的慣例,客死中國各地的傳教士都必須遷葬澳門神學院墓地。利瑪竇生前曾有在京郊購買墓地的願望,外國傳教士和中國教友也希望皇帝能賜地埋葬利瑪竇。利瑪竇生前曾有在京郊購買墓地的願望,外國傳教士和中國教友也希望皇帝能賜地埋葬利瑪竇。龐迪我上疏奏請賜予葬地。萬曆帝得疏,批閱後交給大學士葉向高。向高素與利瑪竇相識,龐迪我又先抄送了奏疏的副本給他,懇請協助。葉向高懇請皇帝說明利瑪竇翻譯《幾何原本》一書的功勞,遂請萬曆帝准奏。1611年,在徐光啟的主持下,利瑪竇神父安葬於北京。墓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車公莊大街路南面。他是此墓地的第一位主人,以後許多外國傳教士相繼安眠於此。

支持艾儒略到福建傳教

      1624年,艾儒略入閩傳教,也受到葉向高的幫助。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在福建傳教時,葉向高、曹學佺曾與他進行為期兩天的討論會。葉向高提出了許多對天主教的質疑,艾儒略一一加以解說,史稱為「三山論學」(三山是福州的別稱)。葉向高歷任三朝宰輔,《明史》稱他「向高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類。」病逝於家,崇禎初,追贈太師,諡文忠。著有《蒼霞草》、《說類》。

推薦沈有容領軍抗擊占領臺澎的倭寇

      葉向高致仕後閒居在家,但仍關心朝政,並對日本很有戒心,一直擔憂日本企圖占領台灣的野心。萬曆四十四年(1616),他向福建巡撫推薦老友沈有容領軍抗擊占領臺澎的倭寇。沈後來被任命為水師參將,相當於今日的海軍准將,擊退了倭寇,並以謀略與口才迫使荷蘭人撤離澎湖,對臺灣做出巨大的貢獻。

葉向高與「豆區園」、「芙蓉園」

      「豆區園」在福州縣南檜亭巷,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秋,葉向高罷政後重建此園,全園面積不及三畝,故取名「豆區」。園中奇石嶙岣,綠水曲橋,佈局精闢,為葉向高讀書處。植有杏樹、桃榔;立有「閒雲石」,葉向高自為銘曰:「為雲為龍,變化何窮,起滄海升層穹,壁立乎此中。」又有「西園」在西門外,為向高歸隱處。又有「福廬」,舊名「郭廬」在龍田,向高歸田居此遊覽觴咏,其中有「石隱山房」、「躡雲山房」諸勝。陳時化有〈福廬山賦〉、曹學佺為作〈石隱山房詩〉。

      「芙蓉園」在福州朱紫坊花園弄,原為宋代參政陳鞾的「芙蓉別館」。園中三座建築毗連,坐北朝南,周以封火牆,富有福州民居特色。

參考資料:

《福州府志》,卷二十一。

繼續閱讀
  • 《葉向高印》
    《葉向高印》
    出處:《湖自仙靈著五律》
  • 《晉卿甫》
    《晉卿甫》
    出處:《湖自仙靈著五律》
  • 《進卿氏》
    《進卿氏》
    出處:《草書七律扇面》
  • 《篴江》
    《篴江》
    出處:《草書七律扇面》
  • 《葉向高印》
    《葉向高印》
    出處:《處士王公傳》
  • 《宗伯之章》
    《宗伯之章》
    出處:《處士王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