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容 / Shen Youong

沈有容 / Shen Youong

1557-1628
  • 稱號:保臺英雄,智退荷蘭
小傳

      沈有容(1557-1628),安徽宣城人。字士弘,號寧海。幼年喜走馬擊劍,好兵略。萬曆七年(1579,23歲)鄉試中武舉人,薊遼總督梁夢龍(1527-1602)用為昌平千總。後由受知總督張佳胤(1527-1588)調薊鎮東路,轄南兵後營。

      萬曆十二年(1584)秋,蒙古朵顏長昂以三千騎兵入侵劉家口。沈有容於夜半帶著二十九人前去夜襲,沈有容身中二矢,斬首六級,蒙古寇於是退走,從此立下威名。後來被遼東巡撫顧養謙召為麾下,負責訓練火器。

曾奉命援朝,自行乞歸,南下福建守禦東南沿海倭寇

      萬曆二十年(1592)爆發朝鮮之役,時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沈有容被指派跟從宋應昌、李如松等支援朝鮮,後來與宋應昌意見不合而要求調回中國。

      萬曆二十五年(1597)秋,獲福建巡撫金學曾起用,守海壇(今福建平潭),以防備倭寇響應豐臣秀吉入侵東南沿海。

勦除臺灣倭盜

      萬曆三十年(1602)移鎮晉江石湖,同年七月,倭寇劫掠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後竄入當時稱「東番」的台灣以為巢穴。沈有容招募漁民到台灣「陰詗地勢」、「圖其地理」,並且加緊操練水軍。同年冬,福建巡撫朱運昌發密札「令剿東番(台灣)倭」,沈有容擬「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冒著寒冬,率領二十四艘軍艦渡海前往台灣,大破倭寇。焚沉倭寇船隻六艘,斬首十五級,而投水焚溺無算,救回被擄漳泉漁民男女三百七十餘人,從此台海上息肩者十年。沈有容帶軍在大員(臺灣南部)駐紮二十多天,當地原住民曾餽贈酒飲、鹿肉酬謝他。隨行的陳第(1541-1617)根據台灣當時的原住民風土民情寫成《東番記》一文。

諭退荷蘭

      萬曆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604年8月7日),荷蘭人韋麻郎趁明軍汛兵撤防之隙開入澎湖,之後派人前往福建請求互市。沈有容向荷蘭將領韋麻郎表明明朝不允許荷蘭人在澎湖通商,並透露福建當局擬派兵進剿。而韋麻郎見明軍五十艘大船向澎湖駛來,知難而退。據閩人董應舉回憶,沈有容在天妃宮(即今日馬公天后宮)與韋麻郎談判,沈有容告訴他:「吾這裏有(巡)撫、(巡)按,無內監[即稅監高寀];汝恃內監不得!汝銃誠大、舟誠高,吾誠不能敵;然吾船多,委數千艘聯鎖港口,汝船能飛出耶?即用銃打一船破,一船補;火藥有限,吾船無窮;恐汝枯死也!」韋麻郎點首。沈有容易衣冠,直上其船,飲其酒;韋麻郎即圖其像而去。」沈有容諭退荷有功,升為浙江都司僉事,同時為沈有容立石碑,碑上刻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此碑現存於澎湖天后宮。

      萬曆四十四年(1616),倭寇再犯福建。福建巡撫黃承元請特設水師,以沈有容統之,擒倭寇於東沙(現今之馬祖東莒島),同時招降海寇袁進、李忠,並且散遣其眾。此碑現存於連江縣東莒島,名為「大埔石刻」。

鎮守登萊

    泰昌元年(1620-1621),遼事嚴峻,沈有容任山東副總兵,駐守登州。天啟元年(1621),遼陽、瀋陽相繼被後金佔領。熊廷弼建三方布置之議,以陶朗先巡撫登州、萊州,而擢沈有容為都督僉事,任總兵官,登、萊遂為重鎮。八月,毛文龍破後金。詔沈有容統水師一萬,偕天津水師直抵鎮江策應。沈有容嘆說:「率一旅之師,當方張之敵,吾知其不克濟也。」後來明軍果然失去鎮江,水師於是不進。天啟二年(1622),廣寧被後金攻佔,遼民走避各個海島,日望登萊水師救援。當時陶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斬。沈有容抗命力爭,立命數十艘船前往,獲救百姓有數萬人。時金州、復州、蓋州三衛俱空無人,有人提議欲據守金州。沈有容言金州孤懸海外,登州、皮島俱遠隔大洋,聲援不及,不可以守。於是毛文龍後來攻取金州,不久又失陷。天啟四年(1624),沈有容以年老乞骸骨辭官回鄉,於崇禎元年(1628)病卒。獲明思宗贈都督同知,賜祭葬。

 

延伸閱讀:

何孟興:仗劍閩海──浯嶼水寨把總沈有容事蹟之研究(1601-1606年)

何孟興:論明萬曆澎湖裁軍和「沈有容退荷事件」之關係

沈有容「大埔石刻」

澎湖天后宮「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