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坤 / Mao Kun

茅坤 / Mao Kun

1512-1601
小傳

      茅坤(1512-1601),浙江湖州人,字順甫,號鹿門。十六歲補縣學生,嘉靖十三年(1534)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二十七歲中進士,除安徽青陽知縣。 

善治知兵,鎮壓廣西猺民之亂

      青陽一地風俗善訟,茅坤將當地豪紳誣告的案件一一判決,百姓都拍手稱慶,後丁憂歸鄉。嘉靖二十二年(1543)補江蘇丹徒知縣,當地正值饑荒,農作歉收。茅坤行文諸司,出資收購農民的米糧,又賑濟災民,民賴以生。歷任禮部主事、吏部稽勳司,受牽連謫為廣平通判,嘉靖三十年(1551)遷廣西兵備僉事。

      廣西猺獞錯居,而府江最險,猺民占據鬼子諸寨,時出剽陽朔(桂林以南),殺其令,朝議大舉出兵征討。由於茅坤善於兵事,總督應檟(1494-1554)詢問茅坤的意見,茅坤認為大征非得要十萬兵力不可,軍餉也必需準備充足,如今就算立即發檄文至各路徵兵,倉促間也無法調動大軍。然而猺賊已占據險要之地武裝防備。最好採用「鵰剿」的方式,如同鵰之搏兔,突襲殲滅其首領,其他部落必定聞風喪膽,為圖謀自全,部落的勢力就會分散,這是便捷之計。應檟相當贊同,便將兵事全部委託茅坤。茅坤集步兵五千人,時時犒賞他們,帶他們四處遊獵,猺賊們見狀逐漸懈怠,然而將士們都很樂於一戰。出兵時,將軍士分為七支小隊,先後出發,約定同日到達鬼子寨,沿路以旗幟書寫標語,預告將有十萬軍隊前來討伐殺死陽朔縣令的寨主,令其他寨切勿輕舉妄動,否則會先移兵攻打。此計果然奏效,其他寨皆潛伏不敢妄動。僅以五千兵力,連破十七寨,歸還所奪民田十餘萬畝。茅坤因功晉秩二等,百姓立生祠祭祀他。

擔任胡宗憲幕僚對抗倭寇

      嘉靖三十二年(1553),升為大名兵備副使,總督楊博嘆為奇才,薦舉於朝,終被忌者中傷,落職歸家,鄉居約五十年。嘉靖末,倭寇屢犯兩浙,茅坤應胡宗憲請為幕僚,共商兵機。他將胡宗憲誘殺寇首徐海經歷編述為《徐海本末》一卷。後為巡撫龐尚鵬所劾,削籍歸家,專事著述。卒年九十,葬武康(今德清縣武康鎮)雞籠山。

文學史上最早提出「唐宋八大家」者

      茅坤善古文,喜唐宋諸家,最服唐順之,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全面評點八大家古文成就,尤推崇韓愈、歐陽修和蘇軾,該書盛行海內,影響明清古文發展,是文學史上最早稱「唐宋八大家」者,著有《白華樓藏稿》、《玉芝山房稿》等,創作頗多。

茅坤與兵部尚書石星之關係

      今檢茅坤文集中,有不少與石星來往的書信。茅坤信札中提到的「東泉公」即石星。此信作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萬曆朝鮮之役時。信中寫到「兩璧相持已久,情見力屈,必須別為詭道及用間以取之。」又言「多多上覆東泉公,此事必須勠力為之」,以及要等到許孚遠(1535-1604)入朝等事。兵部尚書石星派遣沈惟敬赴平壤與小西行長談判,佯稱秀吉恭順受封。同時間福建巡撫許孚遠先行派人至日本查探敵情,知豐臣秀吉實際的意圖,因此反對封貢,請上諭擒斬豐臣秀吉。

 

繼續閱讀
  • 《秋醒樓鑑真印》鑑藏印
    《秋醒樓鑑真印》鑑藏印
    出處 : 《與某人書》
  • 《魏錫曾印》鑑藏印
    《魏錫曾印》鑑藏印
    出處 : 《與二姪(茅一桂)書》
  • 《稼孫》鑑藏印
    《稼孫》鑑藏印
    出處 : 《與二姪(茅一桂)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