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擔當 / Shi Dandang

釋擔當 / Shi Dandang

1593-1673
小傳

  俗名唐泰,字大來,法名通荷,也作普荷,號擔當。雲南晉寧五龍山人。萬曆秀才。天啟六年(1626),以貢生入京就試,過金陵見蒼雪大師(1588-1656)。曾拜於董其昌門下,鑽研藝事。董其昌則稱其詩為「溫淳典雅,不必賦帝京而有四傑之藻,不必賦前後出塞而有少陵之法」。之後過會稽,從雲門湛然禪師嗣法。回滇,未幾,聞中原亂,遂薙髮從無住禪師受戒律,結茅雞足山。《徐霞客遊記》載,崇禎十一年(1638)徐霞客得陳繼儒函介,在昆明見到擔當,擔當助以行資並贈其《大遊篇》。

  深究佛理之外,他常寫一些寓意深刻的禪宗偈語,度化世人。像昆明玉案山上笻竹禪寺內羅漢堂的對聯,曰:「托缽歸來不為鍾鳴鼓響,結齋便去也知鹽盡炭無。」即是和尚在大理雞足山感通寺擔任廚房雜役時有感而發。

  書法董其昌而變之,後多寫草,其勢瘦勁清奇,豪放有韻致。山水法倪瓚,風格荒率縱放,其自題云:「大半秋冬識我心,清霜幾點是寒林。荊關代降無蹤影,幸有倪存空谷音。」又云:「老衲筆尖無墨水,要從白處想洪濛。」可以得其意矣。又其《自跋橛庵草》云:「前名普荷,從戒師無住遵戒而不嗣法,今名通荷,從先師雲門嗣法而遵正眼。」且云有沙門而士者,洪覺範是也。後世則湛然雲門和尚,偈頌中有風雅遺意,其皈依如此。圓寂前書偈曰:「天也破,地也破,認著擔當便錯過,舌頭已斷誰敢坐?」工詩,有《橛庵草》,為出世後詩也。

  擔當以八十一歲高齡在雲南大理感通寺圓寂。羽化之遺僧普荷之墓』足矣。」囑外甥把茅和尚云:「吾死之後,吾之墓表得題『明遺僧普荷之墓』足矣。」

釋擔當與茶

萬事無如水味長

     釋擔當茶詩寫道:「不去花前學舉觴,必馭轂雨采旗槍。世人慎勿輕茶童,萬事無如水味長。」和尚說不必去學賞花喝酒這般俗世享樂,難得的是能夠駕馭好茶採摘的時節,如一心兩葉的旗槍,極為難得;他勸世人慎勿輕忽茶童,因茶童煮水烹茶,最是好茶湯的關鍵所在。和尚此詩意味深長,花前舉觴看似享樂繁華,但其實也不難,難的是追求真正品味,「茶」看似平常,但需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喝到一口絕佳滋味,但絕佳品味返原歸真,也無非是最最平常的水味而已。一首茶詩直指見心,佛門禪悟。

渴來時,茶一匹;餓來時,飯一飽

     擔當和尚寫歌賦自況:「擔當老,擔當老。足健而跛,目健而眇。口似箝弓,手如鷹爪。須彌非大,芥子非小。好則也好,了則未了。法席掀翻,禪床推倒。且在糞堆裡打眠,漆桶中洗澡。遇富貴若避冤仇,見煙霞如獲至寶。本來面目,有甚奇巧?莫與人知,須悄悄。渴來時,茶一匹;餓來時,飯一飽。不擔不得,擔之不甚草草。漫言結社參禪,且學敲門賈島。」擔當和尚以全然迥異於世俗的見解來描畫自己,如「足健而跛,目健而眇」、「好則也好,了則未了」、「遇富貴若避冤仇,見煙霞如獲至寶」,顛覆一般人認知,頗具禪門洞見!唯有「渴來時,茶一匹;餓來時,飯一飽」如此生活日常之事,和尚是以正面的態度來敘述,表示佛家之「平常心」,看重的乃是生活的日常與平凡,無處不是道場。

茶詩一首

     何創時基金會收藏釋擔當《草書五絕詩軸》:「活火煮春泉,君子慎其前,初交淡若此,歲久寧不然。」和尚說活火烹煮春泉,君子要一本初衷、審慎秉持初心,君子之交淡若此,時間久了,難道不是這樣嗎?釋擔當和尚以淺白口語,說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卻是在啜飲春泉時道出,頗有隨處點化之風範,而「歲久寧不然」,和尚以反詰方式來肯定,也顯示了禪門機鋒。 (郭淑玲博士) 

繼續閱讀
  • 《普荷》
    《普荷》
    出處:《陶珽行書卷跋》
  • 《擔當》
    《擔當》
    出處:《陶珽行書卷跋》
  • 《瓢谷社》
    《瓢谷社》
    出處:《陶珽行書卷跋》
  • 《普荷》
    《普荷》
    出處 : 《草書五絕詩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