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袁黃) / Yuan Liaofan

袁了凡(袁黃) / Yuan Liaofan

1533-1606
小傳

      袁黃(1533-1606),浙江嘉興人,初名表,後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隆慶四年(1570)中舉人,萬曆十四年(1586)登進士,時年五十四歲。

陽明後學袁黃

      袁黃之父袁仁(參坡,1479-1546)也是一位博極群書的學者,他與王陽明、王艮(心齋)、王畿(龍溪)都有交往,並參加王陽明的葬禮。袁黃和袁仁都屬於陽明學派。嘉靖四十五年(1566),袁黃游山陰,拜王畿為師,王畿盛讚袁黃「最稱穎悟,余愛之」。王畿是袁黃父親袁仁好友,撰有《袁參坡小傳》,文中說袁仁「洞識性命之精。而未嘗廢人事之粗。雅徹玄禪之奧。而不敢悖仲足之軌。天文地理。歷律書數。兵刑水利之屬。靡不涉其津涯。而姑寓情於醫。謂可以全生。可以濟人。」就師承關係而言,袁黃是王陽明的再傳弟子。

倡議刊刻嘉興藏

      萬曆七年(1579)時,三十七歲的袁黃到南京棲霞寺訪雲谷法會禪師,與雲谷對坐三日。雲谷禪師見其器識不凡,心無旁鶩,絕非凡夫俗人。袁黃告訴他之前有孔先生為其算命,一一應驗,因此沒有煩惱。勉勵他不要相信命運,要悔過遷善,並於佛前發誓行善三千件以自贖。雲谷禪師還教授他「功過格」,請他逐日標記所行善惡之事。在南京期間,袁黃有感於梵本藏經閱讀不易,向幻余、法本二位法師提出刻方冊藏經之議。萬曆十四年(1586年)秋季,由紫柏真可、密藏道開、憨山德清等籌劃,陸光祖和興辦義學的沙門擔任校對,開始了嘉興藏的編篡工作,至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全藏完成,為現存方冊藏之最早版本。袁黃提議改變佛經的印刷形式,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降低印價,書本較為輕薄,更利於佛經流通,益於弘法。

出任寶坻縣令,輕刑緩徵,與民休息

      萬曆十六年,袁黃出任寶坻(今天津市寶坻區)縣令,任內「輕刑緩徵,與民休息」,並積極興辦水利,將三汊河疏通,築堤防以抵擋水患侵襲。他教導百姓沿著海岸種植柳樹,並在堤防上建造溝渠,有效阻擋海水氾濫。他鼓勵百姓耕種,開墾荒廢的土地。袁黃是浙江嘉興人,嘉興所在的太湖流域自古以來就是稻米的重要產區,了凡從小耳濡目染對農業頗為內行,有學生就說他:「見土辨色,即知其宜種何穀。」袁黃認為寶坻縣可以栽種稻米,種稻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土地。此外,他還將寶坻百姓每畝二分三厘七毫的糧稅,減為一分四厘六毫,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更免除了百姓的雜役。

袁黃與萬曆朝鮮之役 

      萬曆二十年(1592),袁黃升任兵部職方司主事,適逢日本對朝鮮發動侵略戰爭,明派大軍赴朝作戰。袁黃隨經略宋應昌赴朝鮮,擔任軍前贊畫,如同現今之「參謀長」一職。負責情報收集、物資運送、人員調度等工作,對戰爭貢獻很大。當時有許多倭人會假扮成明軍或朝鮮軍混入軍營,袁黃明定每個部隊都要在預定時間內簽名報到,以杜絕了此種弊端。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初碧蹄館之役後,宋應昌與李如松因平壤戢後南、北軍敘功不均的問題產生矛盾,袁黃亦因此不滿。當時戰場上都以割取日軍人頭記功,明南北兵矛盾不斷深化。李如松引大軍東去,命袁黃留守平壤。隨後遇加藤清正率軍突襲,袁黃領麾下與朝鮮兵三千人擊退倭寇。(參見《吳江縣誌》卷二十八‧名臣‧袁黃)

      萬曆二十一年(1593)三月,「癸巳京察」事起,袁黃受言官彈劾,李如松因與袁黃不合,更上疏敘袁黃十大罪狀,袁黃被削職為民,返鄉隱居著述以終。

袁黃的《了凡四訓》及其當代價值

      阮元《儔人傳》記載,袁黃著有《曆法新書》五卷,精通回回曆。最具影響力的著作則是《了凡四訓》。

      袁黃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他的《了凡四訓》融會禪學與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行一時。在《了凡四訓》裡,袁黃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誡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了凡四訓》蘊涵著中國文化的深邃和智慧,被譽為「東方第一勵志奇書」,問世以來深受推崇,被佛教界稱讚為積德行善、改造命運的典範而廣為印行,流傳足有幾千萬冊。袁黃及其《了凡四訓》對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改造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日本著名漢學家、陽明學大師安岡正篤(1898-1983)先生,對《了凡四訓》推崇備至,建議天皇、首相把它作為治國寶典。

稻盛和夫的精神導師

      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時,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創辦的京瓷在半年內訂單銳減近九成,然而京瓷企業的處理方式卻非常的人性化,他們不裁員,反而趁此時舉辦技術研修會,鼓勵員工學習,為後續恢復生產做好充分的準備。訂單恢復後,又很感恩的給員工加薪,發獎金。稻盛和夫說,因為他邂逅了袁黃所寫的《了凡四訓》,"才恍然大悟:「人生原來是這樣啊!」從此決定:不管命運如何,我都要盡量想好事、做好事。"他體悟到,原來一個人終其一生,都要不斷地去美化、淨化自己心靈,如此一來,人的命運就不僅只是無法改變的宿命,而會發生積極正向的變化。堅持「利他行善」,就能引來生命周遭的其他助力,進而改變命運,這是現代人稻盛和夫與明代人袁黃都以自身驗證過的真理。

延伸閱讀:袁黃──政績卓著的明代寶坻縣令

延伸閱讀:文韜武略真干城──袁黃軍事思想縱橫談

繼續閱讀
  • 《謹言慎行》
    《謹言慎行》
    出處:《楷書太上感應篇卷》
  • 《了凡》
    《了凡》
    出處:《楷書太上感應篇卷》
  • 《丙戌進士》
    《丙戌進士》
    出處:《楷書太上感應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