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煌 / Yu Huang

余煌 / Yu Huang

1588-1646
小傳

      余煌(1588-1646),浙江紹興人。字公遜,號武貞。余煌自幼有大志,由母親王安人親自教育,博覽群書,《二十一史》逐一圈點、批註,半字不苟。天啟元年(1621)舉人、天啟五年(1625)狀元,時年三十八歲,授翰林院修撰,參與撰修《三朝要典》。崇禎四年(1631)以母喪歸。服除,起左中允,歷左諭德、右庶子,充經筵講官。時連歲饑旱,余煌極言免去百姓積欠的賦稅。

修復三江閘、又建貓山水閘

      三江閘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三江村西北,橫跨錢清江,因地處錢塘江、曹娥江與錢清江三江匯合處而得名,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砌石結構多孔水閘。該閘為明嘉靖十六年(1537)由紹興知府湯紹恩主持修建。

      崇禎十一年(1638),余煌省親歸家,見三江閘傾圮已久,倡議修復。他又發現天樂鄉田地鄰近曹娥江,經常受到潮水影響,時常淹沒農地無法種,影響農民的生計,他就又自告奮勇,出資出力在貓山的山麓邊建起水閘,橫截江流,啟閉有法,使荒涼的灘塗成為良田,當地老百姓非常感激,在閘上為他立祠。

大啟紹興城門放百姓逃難,自沉殉國

      甲申燕京失守,余煌作詩號之,有「血流火龍草木悲,投繯慘聽深宮泣」之句。順治二年(隆武元年,1645)六月,魯王監國紹興,起余煌為禮部右侍郎,再起戶部尚書,皆不就。時義興兵起,余煌馳語曰:「今日之事,始之非難,成之難。郡中百萬生靈,係子一呼,匪細也,子其勉之。」時王之仁將軍移守西陵,郡中多蜚語,獨與余煌深相結,魯王對他於是愈發眷顧他。順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因武將驕橫,魯王下了三道詔命,拜余煌為兵部尚書,始毅然受命。其時國勢促甚,兵食兩窮,但南明朝廷中仍以崇禎時故案為水火之爭,余煌想要引退辭官,魯王不許,再拜為吏部尚書。

      順治三年(1646)五月廿八日,清軍過錢塘江,桐廬失守,江上爭焚其營,火漲二三百里,一時諸師盡潰去。(一說為方國安部卒私負鹽徒涉江,與清守卒貿易,兩人討價還價,清卒擊之,十餘人追至半江,岸望見者,以為敵至,各自焚守其窩。)魯王航海東逃。有人建議余煌組織人馬據城死守,余煌慟曰:「是何足守?」(邵廷采《東南紀事‧余煌傳》記載余煌言:「臨江數萬眾不能一戰,乃欲以老弱守孤城乎?」)兵荒馬亂當中,有亂兵擁門索貨、挾持婦女,余煌於是在城中張貼榜示諭亂兵「毋得閉難民」,並下令即刻大啟紹興九道城門,放城中兵民入山避難。城空之後,他賦絕命詩一首:「穆駿自馳,老駒忍逝。止水汨羅,以了吾事。有愧文山,不入柴市。」之後身著朝服、袖中藏石,自沉於東郭門外渡東橋下,但被人救起。兩天後,再赴水更深處殉國。清軍聽聞余煌的義行,都為之震動,下令在進攻紹興、寧波的過程中,不可誤傷百姓。

參考資料:

查繼佐:〈禮兵二部尚書余煌傳〉,收入《國壽錄》。

邵廷采〈余陳陳三公傳〉、邵廷采《東南紀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