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坤 / Lu Kun

呂坤 / Lu Kun

1536-1618
小傳

      呂坤(1536-1618),河南商丘人。字叔簡,一字心吾、新吾,自號抱獨居士。幼年資質稍鈍,讀書不能成誦,苦於訓詁家言亂之,益不能解。坤乃一切棄置,默坐澄心,體認本旨,久之了悟,入目即能不忘。年十五讀史、讀性理諸書,欣然有會,作《夜氣銘》、《良心詩》。嘉靖四十年(1561),呂坤中河南鄉試第三。萬曆二年(1574)殿試中三甲第五十名,賜同進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縣,歷任大同知縣、山東省右參政,後升任吏部文選司主事。

聯合地方士紳創設「同善倉」,救濟貧民

      萬曆十七年至二十年(1589-1592)間,呂坤先後出任山西按察使、巡撫、陝西省右布政使、山西巡撫,出任山西按察使期間,在家鄉寧陵縣聯合多位地方士紳,創設了「同善倉」。「同善倉」是以向貧民施米為目的設立的倉庫。由呂坤和其他數人捐出自家剩餘的米穀,施捨救濟貧民。而呂坤設同善倉所需的糧食,便由呂坤莊園所出。

撰寫探討人生哲理的語錄體小品《呻吟語》

      萬曆二十一年(1593),呂坤任都察院左、右僉都御史,後改任刑部左、右侍郎。《呻吟語》成書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是呂坤累積三十年心血寫就的一部語錄體著作。這部著作談哲理,抨時弊,探求人生,思考宇宙,舉凡人之修養、處世原則,人際交往,居家過口等等,真知灼見,時時閃現,警句妙語,不一而足。

上《憂危疏》後稱病乞休,在家鄉授徒講學

      萬曆二十五年(1597),呂坤上《憂危疏》勸萬曆皇帝勵精圖治,疏中寫道:「今天下之蒼生貧困可知矣。自萬曆十年(1582)以來,無歲不災,催科如故。臣久為外吏,見陛下赤子凍骨無兼衣,飢腸不再食,垣舍弗蔽,佔藁未完;流移日眾,棄地猥多;留者輸去者之糧,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門萬里,孰能仰訴?今國家之財用耗竭可知矣。數年以來,壽宮之費幾百萬,織造之費幾百萬,寧夏之變幾百萬,黃河之潰幾百萬,今大工、採木費,又各幾百萬矣」,上疏後,留中不報,隨後呂坤又遭給事中戴士衡誣告,於是稱病乞休。

      呂坤引退後,杜門謝客,授徒講陽明心學,以繼往開來為己任,學者稱他為「沙隨夫子」,稱其著述多出新意。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病逝於家,之前將其未刊行的手稿焚燒,卒後葬於寧陵縣。呂坤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與沈鯉、郭正域被譽為明萬曆年間天下「三大賢」。主要作品有《實政錄》、《夜氣銘》、《招良心詩》等,除《呻吟語》《實政錄》外,還有《去偽齋集》等十餘種,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刑法、軍事、水利、教育、音韻、醫學等各個方面。

《振舉醫學》揭示明代醫政系統與醫學教育問題

      呂坤的醫學著作有《痘科真傳》、《振舉醫學》,在《振舉醫學》中,呂坤揭示了明中後期醫政管理和醫學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了一系列相應對策。首先,明代嘉靖朝時,地方醫官地位不高,被地方官員隨意差遣;其次,醫藥經費管理混亂,地方官員挪用藥材銀兩,醫官與藥商串通哄抬價格的問題嚴重。另外還有醫學場所荒廢不修,醫官無處辦公的問題。呂坤對以上這些流弊提出改革建議,首先,盡力提高醫官地位,要求精通醫學的人擔任醫官,鼓勵醫官熟讀醫書;其次,嚴格管理藥材銀兩,保證藥材經費的穩定性;另外,借助民間社會力量進行醫療救助,使民間力量成為官辦地方醫學的重要後援。而在地方醫學教育方面,呂坤主張打破傳統「祖傳」私相授受醫術的習俗,利用行政手段系統地培訓醫生,讓地方官員參與從選擇醫師授課到對被培訓者考核的全過程,並根據臨床療效決定其行醫資格。

 

參考資料:

許二平,李永菊:〈明代地方醫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以呂坤《振舉醫學》為中心〉,《中醫學報》,2015年5月,頁767-77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