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 / Zheng Chenggong

鄭成功 / Zheng Chenggong

1624-1662
小傳

      鄭成功(1624-1662),福建泉州人,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其父為鄭芝龍(1604-1661),其母為日本人田川氏。鄭成功於六歲時被接回故鄉福建,芝龍其時受明朝招撫,任福建總兵。

鄭成功的老師:徐孚遠、錢謙益柳如是

      成功自幼讀書穎敏,九歲時,有相士見之曰:「郎君英物,骨格非常!」對芝龍稱賀。芝龍謝曰:「余武夫也,此兒倘能博一科目,為門第增光,則幸甚矣。」更加意栽培成功,崇禎十一年(1638)補弟子員,年十五歲,試高等,成為南安縣二十位領公費就學的廩膳生之一。崇禎十七年(1644),成功以福建南安縣貢生(每一縣一年只能選送一名)入南京國子監,時年二十一歲,師事徐孚遠(1600-1665)與錢謙益(1582-1664),謙益偉其器識,為他取字「大木」。成功受錢謙益、柳如是、徐孚遠等人影響,以忠義氣節自許。時清兵入關,福王立於南京,封芝龍為南安伯,鎮守福建。

獲賜國姓,焚儒服起義

      順治二年(1645)南京淪陷,鄭芝龍等人在福建擁立唐王,是為隆武帝。鄭芝龍將鄭成功引薦給隆武帝,隆武帝非常讚賞鄭成功的才華,拍拍他的背説:「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賜姓「朱」,改名「成功」。順治三年(1646)清兵入福建,鄭芝龍投降,鄭成功苦諫不聽。清軍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鄭家的故鄉福建南安。隆武帝的皇后因此罹難,鄭成功之母田川氏,也不幸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縊身亡。鄭成功大為悲憤,辭文廟,焚儒服,決心起兵抗清。

北伐南京,功敗垂成

      順治四年(1647),永明王即位於廣東肇慶,改元永曆。成功遙奉正朔,收金門、廈門、海澄為基地,明遺臣及芝龍舊部多歸其麾下。順治七年(1650),張煌言護魯王入閩投靠鄭成功,鄭成功軍隊尊唐王朱聿鍵為正朔,向與魯王不合,但為了顧全抗清大局,仍將魯王安置於金門。順治十五年(1658),鄭成功與張煌言自廈門出兵北伐,克復樂清、寧海等地。順治十六年(1659)夏,成功與張煌言會師入長江、破瓜洲、入鎭江。成功以全師圍金陵,煌言以偏師至蕪湖,分兵為四,太平、寧國、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縣。南京城一役,鄭成功率水師駐於長江,集中攻擊南京城北面與西面,未能圍城,而蘇松水師總兵梁化鳳(1620-1671)之精兵及州縣援軍從南京城的東面和南面大舉進入,鄭軍攻城不下,乃退離長江出海南下;張煌言軍隊孤立無援,益遭清廷援軍攻擊,一路敗退、突圍,撤回浙東。

擊退荷蘭,攻取臺灣

      南京之役大敗後,鄭軍退守金門、廈門。清朝實施焦土海禁政策以斷絕鄭成功的經貿來源。為了解決軍隊的後勤補給問題,鄭成功決定聽從何斌之建議奪取當時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支配的台灣。順治十八年(1661,永曆十五年),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人、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橫渡台灣海峽,向台灣進軍,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包圍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使其投降。隨後由海、陸兩面圍困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順治十八年(1661,永曆十五年)五月初五,鄭成功改赤崁(今台南)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荷、鄭雙方激烈海戰之後,鄭軍大獲全勝,同年十二月,荷蘭大員長官揆一投降,率殘軍退出台灣。

閩海孤臣

      鄭成功攻取台灣期間,順治十八年(1661)十一月,鄭芝龍及鄭氏在北京的遺族被斬首,(一說處刑於黑龍江寧古塔流徒處)。鄭成功聽聞惡耗,加以水土不服,於康熙元年(1662)得急病去世,成功過世前嘆息道:「自家國飄零以來。枕戈泣血。十有六年。今日屏蹟遐荒。遽捐人世。忠孝兩虧。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於此極也。」之後頓足拊膺,大叫而殂,卒年三十九歲。

      清廷多次招降鄭成功,答應赦罪授官,封為海澄公,授靖海將軍,均遭鄭成功拒絕。鄭芝龍被清廷軟期間,多次寫信勸降鄭成功,並以家人性命不保動之以情,成功始終不為所動,回覆道:「兒昔者再三苦諫,而吾父不聽,今事已差池,言之何益!設有不幸,兒當縞素復仇,以結忠孝之局而已!」

      鄭成功舉兵初期,無兵將,又無糧餉。徒以忠貞自命,兵眾因敬慕他而來歸附。他治軍嚴整,臨陣身先士卒,信賞必罰。若有北將來投誠,能推心置腹。故一時智勇,都願効命,樂為之用。成功雖位極人臣,猶以未能恢復境土為罪,終其世不敢稱王。將卒之年,遙傳永曆遇害,有人勸他更改年號。成功泣曰,皇上流亡西土,生死未卜,何忍改年?終身尊奉明朝正朔,以兩島抗天下全力,威振宇內,從古未有也。

繼續閱讀
  • 《無用書室》鑑藏印
    《無用書室》鑑藏印
    出處:《明延平郡王國姓公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