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 月 21 日
Category
Clients

孫孝惠遺像冊─文人頌揚高郵孫宗彝之德行

孫弓安(1641-?),江蘇高郵人。字無燂,號敬思。為孫宗彝長子,順治十四年(1657)舉人。

長洲周顧澗及崑山呂熊之作品撰於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

錢肇修(1652-1711)〈孝惠先生孫公遺像記〉撰寫於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農曆八月(鞠月)初一(朔)。錢肇修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官洛陽知縣,此記撰於洛陽官署中。錢肇修自言與孫弓安為患難兄弟,弓安考上舉人時年方十七,錢肇修時年六歲。由記文可知,錢弓安將其父宗彝逝世前一日所撰之遺訓「裝潢成帙,並繪先生遺像及生平翰墨」,每次出行必隨身攜帶,呈示於人。康熙三十七年,弓安來到河南洛陽,順治年間宗彝曾典試河南,所取之士當中有十五位河南人。當時所取之士,此時只有偃師縣的李向芝人在家鄉,這位李向芝之孫李希昉又是錢肇修分校所取之士,他因此對宗彝倍感親切。

孫宗彝(1612-1683),江蘇高郵人。字孝則,號虞橋,又號眉林居士。順治三年(1646)舉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時年三十六歲。初任中書舍人,曾上疏明職業、歸職掌、遣官催、辦誥勅。後入吏部任考功司主事、驗封司員外郎、文選司員外郎。順治十一年(165)典試河南。順治十五年四年(1658)外轉山西按察使司副使、薊州兵備道,未及一年,孫宗彝因母老乞歸回里,布衣蔬食二十三年。

孫宗彝一生為家鄉高郵改革了許多弊政,當地徭役為民所患的有六件事,分別為「優免、馬差、田差、房差、現催、丁差」,宗彝皆力陳當事,終得免除。首先在順治五年(1648),宗彝請求當事廢除對吏胥大族徭役的優免,意即只有縉紳本人可以免除徭役,其他家人與請託者皆一概與百姓負擔同樣的徭役。順治六年(1649),請除馬差之害。高郵驛站的馬匹,原本已有定額的官銀來餵養,然而馬戶胥役卻壓榨里民加給津貼,收取萬餘金,里民因此苦不堪言。宗彝題請將馬匹改民養為官養,馬差之害遂除。其後在順治十三年(1656),請免房差之害。順治十八年(1661),請免田差、現催、丁差之害。這六事主要的目的都在消弭地方豪族對平民的剝削,免除縉紳權貴的特別優待,平均差異。高郵百姓皆視宗彝為再造恩人,但不少地方官吏與縉紳們因為利益受損,啣怨於宗彝。

根據現代學者研究,在清代康熙朝六十一年當中,高郵就淹水了十三次。與孫宗彝下獄直接有關的「河工之難」,發生在康熙十九年(1680)。該年六月,高堰掘開,西水直灌高寶湖,州之田廬盡没,城垣水浸數版,孫宗彝遣子孫弓安衝水奔告高郵知州白登明。城內溺死數十人,淮揚道差吏召來河夫搶築北堤,死於覆舟者又數十人。白登明欲引咎辭歸,宗彝率里民請求他留任,孫宗彝因憫州人連年遭水患之苦,上狀有司,嘗論河工要害,並指出治河之誤,語及夫役之苦,因此忤逆了治河使者。宗彝又上書撫軍慕天顔,請發給銀兩,安排舟船,載送溺水災民擇地結茅,以救城中未死之人。在城西建造廬舍五百七十餘間,督院阿席熙至河干邀宗彝晤談,相當贊同他建立臨時庇護所的想法。後率藩司府州又共造廬舍千百間,拯救了數萬災民。廬舍前分立匾額,顔曰「安插被水災民所」,此舉又忤逆了某公。

過了不久,城內有人貼出告示,說孫宗彝在城中播散流言,隨後有奸人受揚河營守備指使,誣告孫宗彝父子貪汙築夫工銀與賑濟官銀,孫宗彝父子皆被下獄勘問。其時宗彝已七十歲,繫獄經年,未能雪寃,後得利下之疾,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卒於獄中,年七十二,高郵士民哭奔其喪,後私諡為「孝惠先生」。著有《三才易宗》,又有《愛日堂詩文集》。

碩揆禪師(原志,1628-1697)〈愛日堂外集序〉中說道:「公以條陳河工事被逮江都圜扉,時辛酉(康熙二十年,1681)夏也。值公七十生辰,余往視之,抵掌劇談一夕,皆宗門向上事,毫不及世諦一字,則公之胸襟可知矣。」

錢肇修、周顧澗、呂    熊、熊維熊、夏乾御、韓    鈞、楊喬年、韓    錦、韓    銓、韓    菼、吳震生、宋    曹

展品作者:
韓菼之試卷被收錄於《欽定四書文》成為範本
參展作品:
《孫孝惠遺像冊》
呂熊《題孫孝惠遺像冊》
宋曹《題孫孝惠冊》
吳震生《題孫孝惠先生冊》
周顧澗《題孫孝惠遺像冊》
夏乾御《題孫孝惠遺像冊》
楊喬年《孫孝惠遺像冊》
熊維熊《孫孝惠遺像冊》
錢肇修《孫孝惠遺像冊》
韓菼《題孫孝惠遺像冊》
韓鈞《孫孝惠遺像記》
韓銓《孫孝惠遺像記》
韓錦《孫孝惠遺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