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0 月 28 日
Clients

雋雅輝煌——明代戲曲

學術顧問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黃婉儀

  中國傳統戲曲是以詩詞為本質,密切結合音樂和舞蹈以搬演故事。其劇作以格律(平仄、聲調、押韻)為基礎,書寫焦點集中在曲文賓白的文學性(詞藻、典故、比興移情手法),特別擅長表現戲劇人物的情緒高潮──省略客觀的事件,延展心靈的瞬間,抒發人物內在的精神、情志。其表演特質帶有高度的虛擬性、象徵性、程式性還有誇張性。傳統戲曲廣受社會各階層喜愛,更與歲時節慶、生命祭儀、知識傳播、宴集娛樂密不可分,是元明清社會文化的基礎成份。

  大約在北宋、南宋之交(1119-1190),南方溫州、永嘉一帶出現成熟的戲曲「南戲」(又稱戲文、南曲戲文),工商業發達的蘇州、揚州、杭州、溫州等城鎮成為促進戲曲迅速發展傳播的溫床。金、元之交(1234-1277),中原地區「北雜劇」(又稱元雜劇)蔚然而興,發展出豪放激越、溫潤明麗、綺麗纖穠等劇作文學風格。

明代前期,因為戰亂與政治經濟中心轉移,北雜劇走向衰落,南戲的勢力則日趨興盛。到了明中葉,南戲經過長時間的「北曲化、文士化」演變,成為體製規律的「傳奇」,劇作名家輩出;而由於各地的方言方音不同,「傳奇」劇作發展出海鹽腔、餘姚腔、青陽腔、弋陽腔等不同的聲腔,紛博多彩,熱鬧非凡。嘉靖初年(1522),以文人為主要創作群體的「傳奇」劇作在演唱方面出現了「崑曲化」現象。用崑腔來演唱文人傳奇劇作,文學性和音樂性完美交融,藝術氣質雋雅輝煌,無與倫比。到了萬曆年間,劇本佳作迭出,形成詞山曲海奇觀。

  本基金會以典藏的「明代、清初」藏品為範圍,規劃戲曲專題。甄擇其中與「戲曲劇作家、表演者、專家學者、家班主人、劇中人」有關的藏品,釐為五項子題,分類展出。此外,描寫明末清初政治興亡的歷史劇《桃花扇》,劇中人物多為當時知名的政治家、學者、文人,本基金會藏有《桃花扇》男女主角的畫像,還有作者孔尚任以及諸多劇中人的書畫作品,特裒集為「孔尚任《桃花扇》」子題。

  戲曲專題希望能帶給觀賞者認識與觸動,讓心靈的某一部份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