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函煇 / Chen Hanhui

陳函煇 / Chen Hanhui

1590-1646
小傳

      陳函煇(1590-1646),浙江台州人。初名煒,字木叔,鄉舉後改今名,更字木叔,號寒山、又號寒椒道人、小寒山子。父三槐,任廣州同知。函輝隨父任,甫十齡,為番禺令穆元顏所知,曰:「甯在來人,他日國家多事,時思吾言,幸努力。」作《荔枝賦》及《仁物論》,一時以為異人。及三槐南康郡丞,方坐引茗,呼函煇語之:「持世無如忠孝,傳世惟有文章,勉之。」釋甌而逝。函輝因信禪,果終身不忘此語。父喪後,母織絍以佐讀。十五歲師事名師曹象先,就讀於白鹿洞。弱冠日誦數千言,鍵戶雲峰山寺,博盡群書,文名雀起,每試輒冠軍。三十二歲授館桐鄉烏鎮,教苕上沈氏子弟六載。初至,任達自放,主人訝之,不給膏油繼夜。公賦買油歌數千言,太史韓敬(1580-?)見而驚為曠世逸才,遂聲震苕上。後中天啟七年(1627)舉人。崇禎二年(1629),避世於小寒山,讀異書,寄情詩酒,多談經濟,不復言帖括鉛槧。陳函煇與徐霞客為至交,徐三次遊天台、雁蕩,曾在其家「小寒山」燃燈夜話。先後與徐寫了交誼詩四十餘首。霞客病危特請函輝為其作墓誌銘。該《墓誌銘》後收入《徐霞客遊記》中。

任靖江知縣時疏濬團河,多有惠政

      崇禎七年(1634)進士,時年四十五歲。崇禎九年(1636),補靖江知縣,他開濬橫亙全縣東西的團河,又疏通各條河港,與團河相通。並於東門設東山閘,西門設寒山閘,小沙(永興團)設平山閘;在各港口築壩十餘丈,使收蓄水之功。由於組織得法,調度有方,團河開浚工程兩月即告竣。此後縣內水利大興,農田保收,百姓深受其益,且營建三座閘的經費約二千餘兩銀子,出自俸金和公款,未向百姓收取。此外他大力振興文化、教育事業,將在靖城郊外正誼書院遷至城內,擴大建築規模,改名馬洲書院。書院建成後,又根據靖江上繳賦稅重、培育人才多、生員下達名額少的情況,要求上級增加生員名額。他還廢苛捐雜稅,行「一條鞭」法,減輕百姓負擔,吏部考核時名列第一。

罷歸里居,國變後追隨南明魯王,自縊殉國 

      函煇倜儻非常,遇事敢任,好交遊,嗜詩酒,因此多次被御史劾奏,崇禎十四年(1641),陳函煇被御史左光先以貪污罪彈劾。罷職歸里後,治園林,名曰「誰園」,日事詩賦,杜門注釋《易經》。

      甲申國變後,福王立於南京,被詔任職方主事監河南軍,以母病未赴,後詔書七至,乃行。中途改赴揚州。順治二年(1645),母病劇,馳歸,到家母已亡。順治二年(1645)六月,南京失守,時魯王朱以海居台州,函煇勸其監國,並侍監國至紹興,任少詹事兼待讀學士,後進東閣大學士兼禮、兵二部尚書。次年(1646),魯王出奔。函煇返台州,哭入天台雲峰寺,賦絕命詞十首,自縊身死,葬於寺之左。清乾隆間,賜諡忠節。著有《寒山集》。

參考資料:大明奇才陳函煇

繼續閱讀
  • 《函煇之印》
    《函煇之印》
    出處:《舟行感時七律》
  • 《小寒山》
    《小寒山》
    出處:《舟行感時七律》
  • 《寒山木叔》
    《寒山木叔》
    出處 :《應漁石像贊》
  • 《陳函煇原名煒字木叔》
    《陳函煇原名煒字木叔》
    出處 :《應漁石像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