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壯行 / Bao Zhuangxing

包壯行 / Bao Zhuangxing

1585-1656
  • 稱號:將剪紙與燈彩結合,人稱「包家燈」
小傳

      包壯行(1585-1656),江蘇揚州人,字稺修。復社成員。崇禎二年(1629)入復社,其人精通經史,文章磊落不凡,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成舉人,但到崇禎十六年(1628)才中進士,時年四十四歲。擔任屯田主事、員外郎,看到大臣工作散漫,決定辭官歸鄉。北京淪陷,他打算殉國,在家人提防下死不去,到弘光年間和徐葆初、朱日爃、賈必選、陳文顯、蔡宸恩、文伯達、吳憲湯、姜紹書、史延曇、顏俊彥、胡其枝、汪挺、余長弘、沈璇卿、周必強、鄭俠如、徐弘道等人一同在工部任職;其後在順治六年(1649)拒絕方拱乾薦授江南總漕。他的家居擺滿怪石作奇峰,塗上色稱作「石圃」,自號「石圃老人」,入清後不仕。

創製「包家燈」,知名於時

      其人工書善畫,喜疊石為山,尤擅制人物、車馬、樹石、宮室等造型燈。製作時用竹篾紮成骨架,上糊以紗綢絹緞後,製成人物、宮室、奇石、樹木、車馬等花燈,造形生動,人稱「包家燈」。後揚州、南通、如皋、海安一帶的燈多用包壯行之法制作。沈機《包燈行》詩曰:「君不見隋家剪綵亡天下,如何包主事,不愛山真愛山假,移取江山入圖畫,作畫為燈供我耍。到今遺法廣流傳,百巧爭先供紈絝。寄語看燈人,此制創自明文臣。明文臣,八股生,官工部,職在組與綢,一座江山繡大明。」包家燈流傳到清代仍為人所珍愛,很多名人吟詠它,厲鶚詩曰:「鄉思酒邊懷越酒,舊聞燈下話包燈。」乾隆五十六年(1791)黃易在山東濟甯度元宵節時,還欣賞過包家燈,曾賦《包燈詩》曰:「綰金剪綵豔朝霞,絕勝徐熙沒骨花。點綴良辰鋪錦繡,綰扶卿月露英華。廣陵市上春初麗,憲府筵前興自賒。卻憶家園行樂處,看桃時節向包家。」

     相傳包壯行做舉人為友人制燈時,即使官府因公事來請,也堅持要把燈制完後才肯去應命。至多年後,江蘇南通舉行燈市時,不是包氏制的燈也謊稱「包燈」或「包燈市」。包壯行故居現位於南通市西南營三十四號,舊時院內有石圃,現存一二層帶凸角的小樓。

繼續閱讀
  • 《夷齋》
    《夷齋》
    出處 :《墨梅圖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