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萊 / Qiao Lai

喬萊 / Qiao Lai

1642-1694
小傳

      喬萊(1642-1694),江蘇揚州人。字子靜,號石林,別屬畫川逸叟。父親喬可聘是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河南道御史,素以清廉正直而聞。

  康熙六年(1667)中進士,時年二十六歲。授內閣中書,請歸養老父。康熙十八年(1679)舉應博學鴻詞一等,授翰林院編修,與修《明史》。修史期間,晨入申出,克盡己職。康熙二十一年(1682),主持廣西鄉試正考官,稱命得士。後充任〈太祖高皇帝實錄〉纂修官,實錄原以滿文書寫,喬萊漢文翻譯,凡細節處暢原文所指,史事歷詳。康熙二十四年(1685),大考翰詹詞臣,喬萊之作成績優異,康熙帝評曰:「學問優長,文章古雅」,萊受知於康熙帝。後命喬萊充日講起居注官,遷左春坊左中允。纂修《三朝典訓》,翰林院侍講,再進侍讀。

淮揚河工爭議

  淮揚一帶原皆有捍水之堤,若運河水位過高將危及堤身,造成河水氾濫,南糧北運受阻,河臣為確保漕運安全,便於河堤上開掘多處減水壩洩水,不料淮揚七州縣反被水災波及,蕩析離居,稼事俱廢。有一派官員主張清濬海口、瀉積水,而另一派建議築長堤抵海口束之,兩派相持不下。正好喬萊入值,康熙帝詔問,喬萊疏陳意見,帝是之,爭執於是止息。喬萊雖為詞臣,但能稟持士大夫仁義,體民疾苦,不過,卻也因而得罪權貴,深遭排擠。後中蜚語罷官歸家,時為康熙二十六年(1687)。

  生平守孝悌,謹事師友,疏于財,恒周人急。《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評曰「為人明達寬和,洞見表裡,友愛兄弟,終身無閒言。篤於故舊,不以存亡易心。輕財樂施,急人之難如不及,家狀中所載,撫孤子、還鬻女、葬故友、贖族人,諸義舉不可勝書。喜汲引才士,士多倚以成名」,人品可欽。與彭孫遹、陳維崧、施閏章、汪琬、毛奇齡、潘耒、湯斌、朱彝尊等交游唱和。

  罷官南歸後,整治「縱棹園」,裹足不出,絕口不談世事,園內疊石疏池,小船往來其間,吟詩以送老。康熙三十三年(1694)再次應召入京,然而隨後去世。

  喬萊罷官後潛心《易》、修《寶應縣志》。其解經,多推求人事,參以古今治亂之得失。詩文從王士禎、汪琬學,奇秀峭拔,命意則根體要,摛辭則趨雅正,題材多山川紀事。內容往往涉及現實,縷述民之苦、民之瘼。著述頗豐,易學有《喬氏易俟》《喬氏易圖》。詩文有《石林賦草》《應制集》《南歸集》《直廬集》《使粵集》《歸田集》《柘溪草堂集》等。

喬萊與「縱櫂園」

      康熙二十七年(1688),喬萊於家鄉江蘇寶應治地為園。他曾向友人說:「大約我輩棲遁之地,須有山林氣,不可有園亭氣也。」好友潘耒(1646-1708)為撰〈縱棹園記〉云:「園內外皆水也,……有堂臨水,曰竹溪、荷淨之堂;有亭在水心,曰洗耳;有閣覆水,曰剪淞;有橋戴水,曰津逮。不疊石,不種魚,不多架屋,凡雕組藻繪之習皆去之,全乎天真、返乎太樸,而臨眺之美具焉。」指縱櫂園天真太樸,不假雕飾。喬萊宅院距園不到半里,每日午飯後,便乘小舟來園中巡視花果,課童子蒔藝灌溉,瀹茗焚香、待客於期間。潘耒還說,縱櫂園最難得之處,乃位於城中而有活水注之,即使大旱,園藝也不枯萎。對比潘耒在京師所見其他達官貴人奢華的園林,縱櫂園實為得天獨厚之園所。

喬萊家班

  喬萊里居後購置家班,並自編《香雪亭新編耆英會記》傳奇,親自教導家伶演出。康熙二十八年(1689)皇帝第二次南巡至淮揚,特招該班御前供奉,演《耆英會》。主要演員管六郎演技出眾,御賜銀項圈,因此,喬家班又稱「賜金班」。詩人葉燮曾為該班十位家優寫下《十伶曲》組詩。管六郎以姿容、演技著稱一時,唱腔、做工兼美。蒙賜項圈後聲名更著。查慎行觀賞其演出,有「欲顧曾無一字訛,子弦徐引曼聲歌」之贊。喬萊死後,家班解散,管六郎輾轉到北京加入職業戲班,轟動京城,士大夫爭睹為快。 

延伸閱讀:

曾永義:〈論說戲曲雅俗之推移(上)──從明嘉靖至清乾隆〉,《戲劇研究》第2期,2008年。

繼續閱讀
  • 《行獨》
    《行獨》
    出處:《題許力臣小像》
  • 《柘嵠》
    《柘嵠》
    出處:《題許力臣小像》
  • 《喬萊》
    《喬萊》
    出處:《題許力臣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