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慎行 / Sun Shenxing

孫慎行 / Sun Shenxing

1565-1636
小傳

      江蘇常州人,字聞斯,號淇澳、玄宴子。東林人士。萬曆二十三年(1595)探花(進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但數年後退隱,攻讀村下。萬曆四十一年(1613)任禮部右侍郎,署理尚書,他在任內極力糾正許多違制現象,韓敬科場事發,孫慎行主張罷黜韓敬,遭韓敬同黨攻擊,辭官。精研理學,曾講學東林書院。

      天啟元年(1621)又被擢為禮部尚書。翌年,他評論李可灼進「紅丸」,李選侍不早移宮,大學士方從哲在「紅丸案」中應負推薦醫人的責任,遂為宦官所忌朝廷推閣臣,以他為首,魏忠賢壓抑不用。次年託病辭官。後閹黨作《三朝要典》翻紅丸一案,指他為罪魁,將他充軍寧夏。時值崇禎即位,魏忠賢失敗被誅,才獲赦免。崇禎八年(1635)薦召入閣,但未及上任即逝世,享年七十二歲,被追贈太子太保,謚「文介」。有《玄晏齋集》。因其操行峻潔,被明廷尊為十大賢臣之一。

唐順之外孫

      孫慎行為唐順之外孫,終其一生,推尊唐順之不遺餘力。家有玄晏齋藏書。編有《荊翁詩選》和《四大家文選》,將唐順之與羅玘、李夢陽、王慎中列為「國朝文章四大家」。 他認為在四大家之中,唐順之「創韓柳以來所不必有之局面,而實暢韓柳以來所必同有之精神」,「匠心獨到,得文章真傳者,先生一人而已」。 他的文友鄒元標說「自古及今,實有正氣一脈真傳,自史漢及唐宋八大家,雖調格不同,其得是決竅一也」,而「國朝惟荊翁一人,直接八大家正脈」。 

      又,孫慎行的玄孫孫星衍是清代傑出學者,孫星衍在孫慎行手書《梔子花記》手卷跋文中寫道「文介公懸腕作書,於方寸中有尋丈之勢,正似顏魯公《麻姑仙壇記》...... 同時有王相國鐸,張相國瑞圖擅書名,然人品有別,觀公書如見志正體直之慨」。 

影響劉宗周思想

      黃宗羲,《明儒學案》卷59,提到孫慎行對劉宗周的影響:「蕺山先師曰:『近看孫淇澳書,覺更嚴密。謂自幼至老,無一事不合於義,方養得浩然之氣,茍有不慊則餒矣。是故東林之學,涇陽導其源,景逸始入細,至先生而集其成矣。』」劉宗周曾說:「東林之學,涇陽(顧憲成)導其源,景逸(高攀龍)始人細,至先生 (孫慎行)而集其成矣。」在學術上,劉宗周既批判了東林學派顧憲成的不足,也接受了東林學派集大成者孫慎行的慎獨思想影響,自成一家之說。在孫慎行病逝後,劉宗周親撰《資政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諡文介淇澳孫公墓表》。

石門樓

      在江蘇常州市南郊永紅鄉唐家村有「石門樓」,原為唐順之讀書處。樑間置額版,額部刻有孫慎行楷書「荊川先生讀書處」,背面則有篆書「先賢唐荊川先生讀書處」。

繼續閱讀
  • 《淇奧子印》
    《淇奧子印》
    出處:《孔林恭謁後寧陽道中作》
  • 《孫慎行印》
    《孫慎行印》
    出處:《孔林恭謁後寧陽道中作》
  • 《兩京大宗伯印》
    《兩京大宗伯印》
    出處:《孔林恭謁後寧陽道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