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義 / Xu  Bingyi

徐秉義 / Xu Bingyi

1633-1711
小傳

      徐秉義(1633-1711),江蘇崑山人。原名與儀,字彥和,號果亭。徐乾學(1631-1694)之弟,徐元文(1634-1691)之兄,徐開法之子,顧炎武之甥。

與兄徐乾學、弟徐元文有聲文社

      生而嶷重,與兄乾學、弟元文相切磋,同攻舉子業,務闡發經傳微旨。補太倉諸生,時郡城有許多文社,長洲宋實穎宋德宜、彭瓏(1613-1689),吳縣繆彤皆社中領袖,雅推重秉義兄弟,自是「三徐」名聞遠近。因江南奏銷案黜籍,後援例入太學,改名秉義。康熙十二年(1673)進士第三人(探花),時年四十一歲,授編修,康熙十四年(1675)任浙江鄉試正考官,一時名士,蒐羅殆盡,因兄弟並華,事竣請養歸,杜門著述。母喪服除後,選右春坊右中允。改任詹事府少詹事、禮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充《大清一統志》、《大清律例》諸館總裁。時人評為「文行兼優」。

康熙帝南巡時,賜他「恭謹老成」四字

      後與刑部侍郎綏色同赴陝西,審理糧鹽道黃明受賄案,因擬罪失當,貶詹事。其他官員建議他據實上陳,應可免去其責。但秉義說:「與人同事而獨避其咎,吾不為也。」部議落職,康熙帝熟知他的忠誠,只命他解除吏部侍郎之職。康熙四十一年(1702),秉義任順天鄉試正考官,得士如浙闈。康熙四十二年(1703),秉義奉命護送山東饑民回籍,於每名額外捐資,發給錢米;病則為之調養,饑民們皆歡聲動地。後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秋季乞歸。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來到崑山,住徐乾學園時,賜他「恭謹老成」四個大字。卒年七十九。著有《忠烈紀實》、《培林堂集》。

家富藏書,撰《忠烈紀實》,投身社會事業

      徐秉義居鄉時,留心購求古書,或借稿本抄錄,與黃宗羲、萬斯同、胡渭生、錢澄之諸人交往,每舉經史疑義相發明,有得則疏錄成書。念鼎革之際死事者多,因廣搜記載,自崇禎二年(1629)以迄清朝,著成《忠烈紀實》一書,矜慎詳覈足稱信史。秉義留心桑梓,如世德倉、廣孝阡、育嬰堂、同善會,輒先任其事,歷久不倦。與人和易亮直,有仁厚之風。

參考資料:

(同治)《蘇州府志》,卷九十五。

 

徐乾學家族 四人    連結分享

 

繼續閱讀
  • 《培林》
    《培林》
    出處:《送大年南歸詩》
  • 《徐秉義》
    《徐秉義》
    出處:《送大年南歸詩》
  • 《果亭》
    《果亭》
    出處:《送大年南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