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 / Jiao Hong

焦竑 / Jiao Hong

1540-1620
  • 稱號:介紹利瑪竇認識李贄與啟光啟
小傳

      焦竑(1540-1620),江蘇南京人,字弱侯,又字從吾,號澹園、又號漪園。學者、詩文作家、藏書家。自幼聰明好學,諸生時,其文章和學問就已出名,從學於泰州學派的學者耿定向(1524-1597)與羅汝芳(1515-1588)。

皇子的老師

      萬曆十七年(1589)狀元,時年五十歲。授翰林修撰,被選為皇長子講官。按照慣例,講官依經釋義,聽講者很少有提問的。但焦竑每講完畢,總要啟發皇子提問題。

      萬曆二十二年(1594)大學士陳于陛(1545-1597)建議修國史,準備舉薦焦竑負責其事,焦竑便先寫了《國史經籍志》。後因直言敢諫,謫為福寧州同知。不久即辭官還里,專事著述。當時學者李卓吾、陳秀立等不遠數千里來向他請教。他也曾冒著被株連殺頭的危險,搜集、刊刻李卓吾的遺著。焦竑博極群書,知識淵博,尤精史學,為東南儒者之宗。其藏書有五間樓房之多,書上均有焦竑親筆詳批。焦竑在南京的住處,至今仍被稱為「焦狀元巷」。

利瑪竇在焦竑家與李贄、徐光啟見面

      萬曆二十七年(1599)利瑪竇與李贄在焦竑家見面,利瑪竇說焦竑:「這個人素有我們已經提過的中國三教的領袖的聲譽,他在教中地位很高」。

      萬曆二十八年(1600),利瑪竇又在焦竑家見到其學生徐光啟。《明儒學案》為焦竑立傳,視其泰州學派重要學者。有《漪園集》。泰州學派由王艮所創始,師承王守仁。焦竑與李贄皆為泰州學派的中堅人物,兩人交往甚密。他宣導做學問要博學多聞,還需有求實的精神,他身體力行從事史學研究和考據學的工作,不但促進晚明學風的轉變,還開啟了清代考據學的先河。他的治學思想反對依傍前人,主張學貴自得。焦竑也熱衷於歷史的編纂和研究,主張修史必須做到貴賤善惡皆書,強調史料是史書編纂的基礎,應廣泛搜集圖書典籍。在明代史學史上,焦竑在史料搜集、修撰、考證等方面都有著亮麗的成績。

焦竑與「澹園」、「焦園」

     「澹園」為焦竑故居,位於南京北門橋附近焦狀元巷,此巷現名同仁里。1602年,利瑪竇來華傳教,曾到此拜會焦竑,並且在焦竑家得識徐光啟。另有一說焦竑在南京建有「焦園」,位於南京五臺山餘脈小倉山一帶。園中有「焦狀元樓」,用以收藏古書名帖。當時的大儒黃宗羲,還曾親自登門重金購書。焦竑與學者吳國珍(吳應箕祖父)、吳思周(吳應箕父)父子相熟。其後,「焦園」即被吳應箕接手,這就是後來有名的「吳家花園」。清康熙年間則為江寧織造曹寅家族園林。曹家的姻親富察明義曾說隨園就是《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後歸於接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故名「隋織造園」、「隋園」。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購得此園,名之為「隨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