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應鳳 / Feng Yingfeng

馮應鳳 / Feng Yingfeng

1543-1604
小傳

      馮應鳳(1543-1604),浙江紹興人,字邦瑞,號鳴陽。從小資質警敏、習於世故。弱冠有文名於縣學,但家中日益窮困,外家見他資質不凡,便贊助他學費。馮應鳳因此更加勤勉於學業,考中萬曆元年(1573)舉人、萬曆八年(1580)進士,後任江西永豐知縣五年,除胥吏舞弊,親訪民情,築長堤護田,稱「馮公堤」,農田皆成沃壤。公務閒暇,常詣學宮課士子業,大彰聖道。進廣東道監察御史,因丁父憂去。

諭令雲南沐氏歸還搶所奪民田

      服闋後,捕陝西道監察御史,改雲南巡撫。當時總鎭沐氏之僕役仗勢強搶民田,當地百姓群情激憤,衝突一觸即發。馮應鳳素有威望,以雲南巡撫之職諭以舊制,究責其僕歸還田地,民怨遂平。萬曆二十七年(1599)任江西道御史巡按江右,礦稅太監肆虐,應鳳曉之以理,明白約束之,務求鎭靜,不與激爭,惡氛漸熄。他還重新審議郡縣的獄案,平反了許多寃情,這些案例都刊佈流行,成為典範。 

整頓長蘆鹽政,避免壟斷

      萬曆二十八年(1600)九月巡視京營時,疏請稽查將領、汰除老弱,大臣不敢阻撓,營務一新。萬曆二十九(1601)年,主持長蘆鹽務,當時擔任河間長蘆運使的何繼高(萬曆十一年進士)是馮應鳳的同鄉,他們共同合作,推動貧竈(竈為煮鹽灶戶)恢復日常生產,使產量足以供應給待鹽商人。有宦官對鹽務虎視眈眈,馮應鳳整頓鹽務後,都斂手相戒。後遷太僕寺少卿,未久,因病過世,享年六十二歲。 

首輔朱賡與他結為姻親,並為撰寫墓誌銘

      馮應鳳賦性宏達,敢於任事,篤於孝道,居官時推獎他的人都是名臣。馮應鳳無子,先以其弟之子馮可學為嗣,後可學卒,再以從弟之子馮可繼為嗣。萬曆朝內閣首輔朱賡(1535-1608)之孫朱曾龍娶馮應鳳的孫女(第一位繼子馮可學之女)為妻。朱賡自言因為佩服馮應鳳的品格,故與他結為兒女親家。馮應鳳過世後,朱賡又應馮應鳳門人王以寧(1567-?)之請,為他撰寫〈太僕少卿鳴陽馮公墓誌銘〉,收於朱賡《朱文懿公文集》卷十。

周乾山之赴朝立功與馮應鳳〈賀乾山周君榮授百戶侯敘〉

      此序作於萬曆二十八年(1600)孟春,馮應鳳任江西道監察御史。周乾山,山西大同人。序中指出他深受「大中丞梅公賞識」,梅公即梅國楨(1542-1605),湖北麻城人,萬曆二十一年至萬曆二十六年巡撫大同。萬曆二十五年(1597),日本豐臣秀吉第二次進犯朝鮮,邢玠(1540-1612)任薊遼總督,統兵入朝鮮。周乾山也隨軍出征,隸於東路軍統帥麻貴(1538-1616)麾下,隨後相繼在稷山大捷、蔚山之役中,獲得戰功。隨之以軍功論賞黃金二十兩,改隸於西路軍統帥劉綎(1558-1619)麾下,又斬倭奴首級百十餘,擢升三級,封百戶侯。拜命之日,馮應鳳為作此序以祝賀。此序文側面為第二次萬曆朝鮮之役的人物、戰事經過留下吉光片羽般的珍貴記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