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昇 / Lu Xiangsheng

盧象昇 / Lu Xiangsheng

1600-1639
小傳

      盧象昇(1600-1639),江蘇宜興人。字建斗,一字介瞻,別號九台。象昇生而白晳,清臞似不勝衣,然負殊力。少讀張廵、岳飛傳,嘆息曰:「吾生得為斯人足矣!」喜立名節,弱冠即與東林諸君子往來。天啟二年(1622)進士,時年二十三歲。

長於吏治,民稱父母

      天啟四年(1624)授戶部主事,監臨濟倉。時河南大旱,百姓積欠逋賦,象昇疏請平抑物價,並將貢品改折銀兩,逋賦清而民以舒。後任直隸大名府知府,嚴明有大略,事無留滯,吏民帖然無敢犯。以治最,進大名兵備道,時流賊擾境,象昇嚴以備之,簡練軍卒,堅植壁壘。象昇善於馭下,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將士皆樂於效命。寇至,象昇親自領軍,設奇計埋伏,雖兵不滿千,無不一以當百,賊敗走渡河南去,相戒勿入盧公境。畿南三郡,皆賴象昇得以安;三郡之民,皆視象昇如父母。

組建明末戰力最強的勁旅:「天雄軍」

      崇禎二年(1629),皇太極繞過關錦防線,沿喜峰口入襲京畿,盧象昇率萬人勤王,未與戰。崇禎三年(1630),進右參政兼副使,負責練兵,於北直隸組建約二千人的「天雄軍」。天雄軍乃明末戰力最強的宣大勁旅之一,其軍隊以密切的人際關係網組成,同僚間都是同鄉、家人、兄弟、好友,當其中有人戰死,其他的士兵不但不會因恐懼而逃亡,反而由於將士之間的深厚情誼,凝聚同仇敵愾的心情,激發更強的作戰能力。崇禎六年(1633),象昇率所練「天雄軍」,鎮壓由山西入河北之民變。

崇禎八年(1635),張獻忠等猖獗於楚地,象昇改撫湖廣。其時象昇名震天下,明廷以遂以象昇總理五省,賜尚方寶劍,以便宜行事。張獻忠趨東南,象昇帥師逐之,與賊戰於滁州。副將李重鎮、雷時聲等以二千人兵力之「天雄軍」再迎戰高迎祥萬人部隊於城西,用強弩射殺高迎祥部重甲騎兵千餘人。高迎祥、李自成逃走,攻陷光州,盧象昇復大破之於確山。崇禎九年(1636)七月,象升渡淅河而南。九月,追賊至鄖西。京師戒嚴,朝廷要象昇入衛京師,再賜給他尚寶方劍。象昇離開鄖陽後,盜賊便四處流竄,無法再壓制了。

戴孝臨戎,督天下兵馬

      崇禎十年(1637)五月,象昇之父卒於濟寧,象昇號慟,上十疏乞求奔喪。當時首輔楊嗣昌才於前一年奪情起復。明廷以京師危急,也要求象昇奪情,並陞他為兵部尚書。九月,大清兵入牆子嶺,殺總督吳阿衡,毀正關。崇禎帝三賜象昇尚方寶劍,督天下援兵。象昇披麻戴孝,在京師近郊誓師。馳疏報曰:「臣非軍旅才。愚心任事,誼不避難。但自臣父奄逝,長途慘傷,潰亂五官,非復昔時;兼以草土之身踞三軍上,豈惟觀瞻不聳,尤虞金鼓不靈。」他聽聞總監中官高起潛亦戴孝督軍,象昇告訴親信:「吾三人皆不祥之身也。人臣無親,安有君。樞輔(楊嗣昌)奪情,亦欲予變禮以分愆耶!處心若此,安可與事君。他日必面責之。」

      崇禎十一年(1638)十二月,盧象昇駐軍於鉅鹿之賈莊,其時高起潛統帥數萬名關寧鐵騎於雞澤,距賈莊不足五十里。象昇遣楊廷麟向高求援,然而其時明廷態度轉向與清議和,故未獲高氏回應。十二月十二日,象昇於蒿水橋決戰清軍,被大軍包圍,身中四矢三刃而死。戰後,楊廷麟及部下在戰場上尋獲盧象昇遺體,甲下尚著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後贈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世蔭錦衣千戶。南明福王時追諡忠烈,清朝追諡忠肅。著有《盧忠肅集》。

善用刀劍、與將士同甘苦

      象昇以書生起家,未嘗未素習弓馬,然而每戰身先士卒,善用刀劍,矢發無不中。滁陽之役中,象昇築壇祭亡將,號泣而行。軍中嘗絕糧三日,象昇則水漿不入其口,以是得將士之心。象昇移軍征伐時,所到之地皆不入官廨,日間常只吃乾糧,夜間常不解甲。行無箱摃,僅備硃墨汁各一角掛馬旁,草疏文移,馳驅而就。有人勸他稍事休息,象昇嘆曰:「賊橫兵驕,文臣高拱,武臣退縮,若不身先士卒,何以救生靈於塗炭。」

      象昇以文進士出身,仗劍征討多年,對明季朝廷文武官員之心結深有體悟。他曾上疏言:「各直省撫臣,俱有封疆重任,毋得一有賊警即求援求調。不應則吳、越也,分應則何以支?」指出其時邊撫怯戰,未盡戰守之責。又說:「台諫諸臣,不問難易,不顧死生,專以求全責備。雖有長材,從何展布。臣與督臣,有剿法無堵法,有戰法無守法。」直指朝官不了解戰場上的實際狀況,也不管將士死活,只提出各種要求吹毛求疵。盧象昇的諫言,可謂一針見血。

盧象昇與「湄隱園」

      盧象昇善騎射,嫺將略,與文震孟王鐸祁彪佳同為天啟二年進士,以文人而治軍務,曾大破李自成勢力,後與清兵遭遇,奮戰而死,年三十九。馳驅於兵馬烽燹間的短暫一生,連父逝都不得返鄉奔喪,園林之於盧象昇,似是懸浮於夢境的桃源,但他撰寫〈湄隱園記〉,帶著強烈的實踐意圖及可行性。湄隱園建立在真實的園基上,盧家舊園座落在陽羨邑西七十里的水湄,有千柳垂垣、清流繞宅,也有遠岫煙村環擁前後,地勢僻靜,原是適合歸隱的鄉野。象昇在真實的園地上,進行未來園景的規劃,有讀書樓、敞居臺、月窟、旭塢、明農逸墅、石友堂等人為建設,雖然尚未成形,然彼此照應、方位分明,又是自己成長的家園,人與地方擁有不可取代的親密關係。所以湄隱園雖為一座胸中園林,水石處理、草木植栽細節尚未實現,卻不同於一般紙上園的浮泛汗漫,部分規劃如言「松檜竹栢棕櫚高杉,有不瘁之顏、後彫之操,吾愛其貞;牡丹芍藥桃梅海棠,有歡悅之色,吾尚其不寒儉;蘭桂蠟梅茉莉,有激烈之香,吾欣其不柔媚」等,正是介馬馳驅、飽經憂患的主人性格。只惜〈湄隱園記〉撰成二年後,他即英勇捐軀,終究無法重與故鄉山水相親,實現角巾竹杖,歸釣谿湄,讀書寫作,奉親教子的園居生活。

參考資料:

《明史‧盧象昇傳》

任源祥:《嗚鶴堂文集卷七‧盧督師傳》

繼續閱讀
  • 《盧象昇印》
    《盧象昇印》
    出處:《雪窗五律軸》
  • 《湄隱居士》
    《湄隱居士》
    出處:《雪窗五律軸》
  • 《盧印》
    《盧印》
    出處:《臨王羲之胡桃帖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