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濬 / Du Jun

杜濬 / Du Jun

1611-1687
小傳

      杜濬(1611-1687),湖北黃岡人。原名詔先,字于皇,號茶村,一號黃民,又號西止,晚年足跛,自號半翁。幼讀經史,崇禎十二年(1639)副貢。因科舉不得志而刻意攻詩。明亡後,與弟杜岕避亂於金陵(今南京)雞鳴山,所居僅茅屋數間。求詩者接踵而至,皆謝絕。清廉耿直,不受人之贈。有人欲代他申請免納「房號銀」(即房屋稅銀,官紳可免交),他以居官紳之列為恥,固辭。曾修書勸友人不要仕清。

      晚年窮困潦倒,死後無以為葬。其詩風格蒼樸沈郁,豪健有魄力;部分作品有眷戀亡明之意。現留傳的《變雅堂集》係後人收集、整理、編纂而成。清時黃岡諸文士在修建岳王廟時亦建造了「茶村祠」。該祠在抗日戰爭中毀於戰火。

杜濬與茶

視茶如命

    杜濬,嗜茗飲,號茶村。他在《茶丘銘》中說:「吾之於茶也,性命之交也。性也有命,命也有性也。天有寒暑,地有險易。世有常變,遇有順逆。流坎之不齊,飢飽之不等。吾好茶不改其度。清泉活火相依不捨,計客中一切之費,茶居其半。有絕糧,無絕茶也。」這段話表示他自己「視茶如命」,不管世道環境如何變化,甚至飢不飽食,但茶是絕對不可少的,所以才會說出「有絕糧,無絕茶」這樣的話來。

 

茶丘

    杜濬愛茶嗜茶至此,對茶的要求自然也是很高,他說:「兼性嗜香味,惟枉然初烹旗槍,一戰即聽童子持去。」說他酷愛一心一葉的茶香,烹煮後只喝一次就叫童子拿去倒掉。後來他聽說有人在關外因為沒水喝差點死掉,甚至求馬溲(尿)也不可得,他才改掉只喝一回茶的暴殄習慣,自始勉啜再烹之茶。而他認為既有花冢,於是就將殘茗聚而封之,謂之「茶丘」。

 

茶之四妙:湛、幽、靈、遠

    杜濬曾言:「茶有四妙,曰湛、曰幽、曰靈、曰遠。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聞見,導吾杳冥。」表示茶的妙用,可以洗滌心性、增長智慧、改吾聞見,甚至導引我們進入杳冥玄妙之境。在明代文士眼中,「茶」乃天地孕育的精華,無怪乎能使人神智清明、導引性靈。

 

與蒲道人啜茗

    杜濬與晚明文士徐波(蒲道人)相遇,寫了一首詩〈落木庵同蒲道人啜茗〉,詩云:「苦茗生平好,逢師此共斟。綠江無盡意,白首有同心。山月照逾淡,松風吹使深。黃鵬知飲愜,枝上送佳音。」他與蒲道人一起品茗、白首同心,面對山月松風、又聽到樹上鳥鳴,感到連鵬鳥都知道飲茶的愜意,頻送佳音!這首詩頗有「萬物一體」之感,同時也將茶之湛、幽、靈、遠的性靈風貌表達出來。(郭淑玲博士)

繼續閱讀
  • 《黃岡杜濬》
    《黃岡杜濬》
    出處 :《錄閻爾梅夜宿盧家山詩》
  • 《久客堂》
    《久客堂》
    出處 :《錄閻爾梅夜宿盧家山詩》
  • 《慶基心賞》鑑藏印
    《慶基心賞》鑑藏印
    出處 :《錄閻爾梅夜宿盧家山詩》
  • 《種樹廬過目》鑑藏印
    《種樹廬過目》鑑藏印
    出處 :《錄閻爾梅夜宿盧家山詩》
  • 《受研齋》鑑藏印
    《受研齋》鑑藏印
    出處 :《錄閻爾梅夜宿盧家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