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待問 / Li Daiwen

李待問 / Li Daiwen

1603-1645
小傳

      李待問(1603-1645),江蘇上海人。字存我,號遠峰,生時外祖陸文定(陸樹聲,1509-1605)賜存問,遂以為名。工書能文,讀書過目成誦。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時年四十一歲。授中書舍人,見時事已去,不欲仕進,請假歸里。工文章,精書法。著有《玉裕堂存稿》。

      清王應奎《柳南隨筆》中記載李待問自許書法出董其昌之上的軼事,董其昌由李待問之書法判斷他將「不得其死」,語近荒誕。查繼佐〈進士李待問傳〉曰:「董玄宰嘗泛濫於古帖,然氣骨殊減,自蠅頭及大額而外,便不令人嘉賞,待問傲然為獨步,與玄宰爭雲間。然位不及,交游寡,其為攻苦不若,要之得意處有過董家者。」

松江城破殉國,百姓奉為城隍

      順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當時,松江府知府姚序之已棄官而去,華亭知縣張大年舉城投降。李待問與同郡沈猶龍、陳子龍、夏允彝、徐孚遠等起義抗清,遷母於鄉。與同鄉單恂、章簡、張壽孫等人分守松江城四門,李待問身任守東門之職。八月初三日,清兵用計襲取西門,城破。見大勢已無可挽回,乃從東門下來。有位百戶挽住他說:您熟讀《四書》,現在該怎麼辦呢?李待問說:為臣死忠,這是常事,我只是想和家人作最後訣別罷了。百戶說:您既能這樣,我先斷頭以待!就拔刀自刎而死。待問憑屍而哭。之後倉卒抵家,少妾換衣涕泣,眾人都勸他逃走。他笑著說:死,是我分內之事。且不死,怎麼對得起那位百戶呢?於是引繩自縊。氣未絕而被俘。民間傳說,李待問被俘後,清將勸降,李待問寧死不屈,但說:以余之死,求得全城百姓無恙,從此不枉殺無辜,何如?清將說:嘉定屠城,皆因百姓不剃髮,違聖上耳,如松江百姓順應大清皇帝陛下令,剃髮更裝,則可免遭生靈塗炭。李待問在臨行前慷慨陳辭,希望松江百姓剃髮更裝,以順新朝,而不孝之罪,待問一人承擔。之後從容就義於松江織染局。

松江百姓喝豆漿,以誌不忘

      民間傳說,李待問堅守松江城東門時,城中兵民食糧已盡,他將家中僅剩的幾斗黃豆磨成豆漿,分發給守城的軍民充飢。松江百姓感念他壯烈殉國,但由於清初統治嚴厲,百姓不能公開紀念他,就在農曆七月十四日李待問生日的晚上,用油條和豆漿代替麵條,以表達敬仰之情。松江城廂人民並有夜間吃豆漿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李待問。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為表彰明代忠烈,諡李待問為「忠節公」,並封他為松江府城隍神,塑像以祀。

延伸閱讀:威靈公李待問

繼續閱讀
  • 《李待問印》
    《李待問印》
    出處 :《倣米為汝嘉辭兄扇面》
  • 《李待問印》
    《李待問印》
    出處 :《草書王廷陳聞箏立軸》
  • 《存我氏》
    《存我氏》
    出處 :《草書王廷陳聞箏立軸》
  • 《西礀草堂》鑑藏印
    《西礀草堂》鑑藏印
    出處 :《倣米為汝嘉辭兄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