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 / Tang Xianzu

湯顯祖 / Tang Xianzu

1550-1616
  • 稱號:東方的莎士比亞、《牡丹亭》作者
小傳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明代戲曲作家、文學家,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劇作家。日本學者青木正兒曾對此讚嘆:「東西曲壇偉人,同出其時,亦一奇也。」(《中國近世戲曲史》,頁230)

      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時年三十四歲。歷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禮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謫廣東徐聞縣典史、浙江遂昌縣知縣。

      萬曆十九年(1591),湯顯祖上了一道奏疏,名為〈論輔臣科臣疏〉,文中彈劾首輔申時行、吏科都給事中楊文舉、禮科給事中胡汝寧等人,敦請皇帝罷斥奸臣,提拔賢士。萬曆皇帝有意袒護權臣,反以「假借國事攻擊元輔」的罪名,將湯顯祖遠謫廣東徐聞,降職為「典史」。徐聞縣位於雷州半島南端,與海南島隔海相望,向來被視為瘴厲之地,典史則是掌管緝捕和監獄的小官。湯顯祖翻山越嶺來到廣州,於同年十一月乘船從廣東番禺南下,出虎門,來到珠江左側的貿易港香山澳(即澳門),之後再折返徐聞縣。《牡丹亭》第二十一齣《謁遇》《光光乍》中有「香山嶴裡巴」之句,即指澳門三巴寺(即聖保羅[sanpaolo]教堂),可推知湯顯祖曾至該教堂遊覽。

湯顯祖與利瑪竇在廣東肇慶會面

      萬曆二十年(1592),湯顯祖在肇慶與利瑪竇相遇。利瑪竇還向湯顯祖請教中國的音律,湯顯祖為此作《端州逢西域兩生破佛主義,偶成二首》,湯顯祖詩道:

畫屏天主絳紗籠,碧眼愁胡譯字通,正似瑞龍看甲錯。香膏原在木心中。

二子西來跡已奇,黃金作使更何疑,自言天竺原無佛,說與蓮花教主知。

先寫他遇見利瑪竇等人的場景,利瑪竇應是為能懂中文的外國人,這次的中西相遇氣氛應該不錯,因此,湯顯祖大大的誇讚利瑪竇,不特別的外表下其實有很好的內在。利瑪竇也對湯若望說了很多自己的事,像是他所知道的印度之佛教狀況等等。這一場中西文化的相遇,值得我們記憶。

      湯顯祖著有四部傳奇:《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還魂記》,由於這幾部劇作都和夢有關,所以又稱為《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玉茗堂是湯顯祖的書齋。

崑曲《牡丹亭》描寫澳門風光

      湯顯祖最有名的作品為《還魂記》,又名《牡丹亭》,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完成,此劇長達五十五場,劇中有洋船、洋商、番鬼、譯者、三巴為特徵的情節和場景,其中第二十出《偶遇》中,湯顯祖如此描繪澳門風光:「一領破袈裟,香山嶴里巴。多生多寶多菩薩,多多照證光光乍。小生廣州府香山墺多寶寺一個主持。這寺原是番鬼們建造,以便迎接收寶官員。茲有欽差苗爺任滿,祭寶於多寶寺菩薩前,不免迎接。」「香山嶴里巴」即澳門耶穌會聖保羅教堂:三巴寺,充滿了異國風情。《牡丹亭》流傳至今已有多個版本,相當膾炙人口。有《玉茗堂集》。

湯顯祖與茶

玉茗堂

     湯顯祖嗜茶,深諳茶事,故將其臨川住處命為「玉茗堂」,自號「玉茗堂主人」,所著文集名為《玉茗堂集》;時人稱他所創的流派為「玉茗堂派」,其四大劇作《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牡丹亭》,合稱為「玉茗堂四夢」。「玉茗」為茶的別稱,可見湯顯祖愛茶之深,可以說「茶」對湯顯祖的戲劇創作有重大影響。 

《牡丹亭·勸農》採茶

     湯顯祖代表作《牡丹亭》,劇中多次提到茶,表示茶已融入當時的庶民生活,如早茶、午晌茶、茶食等。而《牡丹亭·勸農》這齣戲也描寫了採茶、詠茶、泡茶、敬茶等情節,比如「乘穀雨,採新茶,一旗半槍金縷芽」、「看你婦女們採桑採茶,勝如採花。有詩為證:『只因天上少茶星,地下先開百草精。閒煞女郎貪鬥草,風光不似鬥茶清。』」劇中生動描寫農民乘著穀雨,趕採一心一葉的新茶,以及農家女們「採茶勝採花」的熱鬧情景。 

問路採茶女

     湯顯祖寫有多首茶詩,大都是他任浙江遂昌知縣遊歷雁蕩山時所寫。《竹嶼烹茶》詩云:「君子山前放午衙,溼煙青竹弄雲霞。燒將玉井峰前水,來試桃溪雨後茶。」君子山是遂昌古時縣衙的小山,湯顯祖曾任遂昌知縣五年,詩中敘述他在政務之暇,心情悠閒地烹煮玉井甘泉,細細品茶的情景。另有一首詩敘述湯顯祖遊雁蕩山時迷路,向採茶女問路的詩《雁山迷路》:「借問採茶女,煙霞路幾重。屏山遮不斷,前方剪刀峰。」說不知雲霧繚繞、群峰遮蔽的雁蕩山到底有多遠?採茶女回答說越過前面的剪刀峰就到了;這首詩頗含意蘊,似乎是在說天地孕育的「茶」,能為人指引迷津。 

夜半清杯玉茗堂

     湯顯祖詩《送岳石樑仲兄西粵》:「夜半清杯玉茗堂,一麾千里寄宜陽。登朝積歲游何薄,失路逢知語自長。」湯顯祖半夜在玉茗堂飲茶,忽想起遠赴任惠潮道參政的摯友岳和聲(字石樑,岳飛後代),想起過往交游種種、千言萬語真不知從何說起?只好寄上新茶,聊表心意。(郭淑玲博士)

 

繼續閱讀
  • 《湯顯祖印》
    《湯顯祖印》
    出處:《行書馬臻詩》
  • 《若士》
    《若士》
    出處:《行書馬臻詩》
  • 《清遠道人》
    《清遠道人》
    出處 :《司空圖詩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