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 / Li Guangdi

李光地 / Li Guangdi

1642-1718
  • 稱號:雍正帝稱他為「一代完人」
小傳

      李光地(1642-1718),福建安溪人。字林卿,又字晉卿,號厚庵、榕村。自幼聰穎,十三歲時,全家遭遇山賊,後奮力脫險,歸家後志於勤學。清康熙三年(1664),李光地鄉試中舉。康熙九年(1670)進士,時年二十九歲。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命學滿文,開啟了他對音韻學的興趣。康熙十一年(1672)九月,授翰林院編修。康熙十二年(1673年),充任會試同考官。同年五月,請假南下福建省親。

協助平定三藩之亂

      康熙十三年(1674),靖南王耿精忠(1644-1682)舉兵造反,鄭錦佔據福建泉州。李光地與家人藏匿山谷間,鄭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堅決拒絕。康熙十四年(1674),李光地暗中書寫密折,藏在蠟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最後通過內閣學士富鴻業(1634-1708)呈給皇帝。康熙皇帝看到密折後深為感動,嘉許李光地的忠誠,並下命兵部錄其為領兵大臣。當時尚之信(1636-1680)叛亂,率軍佔領贛州、南安,但未能進入福建。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自衢州攻克仙霞關,收復建寧、延平,耿精忠被迫請降。康親王傑書軍隊進駐福州,命令都統拉哈達(?-1703)和賚塔(?-1683)討伐鄭錦,並打聽李光地的所在。因同里富鴻業使皇帝觀書動容,大軍至閩護其家。平亂後擢侍讀學士。 

推薦施琅攻打臺灣

      臺灣鄭克塽(1670-1707)攻泉州時,李光地修書鼓勵諸守邑,士氣大振。康熙十九年(1680),李光地建言推舉施琅擔任平臺將領,皇帝採納了推薦,得以順利收復臺灣。李光地推舉施琅(1621-1696)在鄭克塽過世時攻打臺灣,清朝遂平海外。

治理永定河 

      康熙三十六年(1697),李光地授工部左侍郎,兼任順天督學。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因「居官優善」、「清廉」,遷任直隸巡撫。李光地以兵部左侍郎、右副都御史巡撫直隸。奉詔先後修治漳河、子牙河及永定河,大大減輕畿輔一帶水患。治理永定河時,李光地動員民眾,僅用四十天,就在郭家務至柳岔口築堤、開河二百里,使「沿河田疇固出,二麥豐收」。康熙親臨視察,喜曰:「朕用一清正撫臣,便歲豐民樂。」並親書「夙志澄清」匾賜給李光地。

與梅文鼎交流數學,著有《歷學疑問》

      光地少好讀書,至老不倦。李光地曾與數學家梅文鼎等人交流學術,且命其弟李鼎征、其子李鍾倫隨梅文鼎學習數學。康熙四十一年(1702),李光地向康熙帝推薦其著作《歷學疑問》,康熙帝讀後大為折服,次年南巡,特召至龍舟中長談。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李光地病逝京寓。雍正元年(1723)被追贈為太子太傅。曾奉敕編纂了《性理精義》、《朱子全書》、《周易折中》等書。李光地對康熙皇帝的許多決策有決定性的影響,李光地也曾輔助後來的雍正帝。雍正帝稱李光地為「一代之完人」。

 

延伸閱讀:王思治〈直隸巡撫李光地治理永定河〉

繼續閱讀
  • 《光地》
    《光地》
    出處 :《草書七絕立軸》
  • 《正堂天官總憲進士館》
    《正堂天官總憲進士館》
    出處 :《草書七絕立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