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證嚴 / Shi Zhengyan

釋證嚴 / Shi Zhengyan

1937 年生
  • 出家地:靜思精舍、慈濟基金會 創辦人
  • 住持:靜思精舍、慈濟基金會 創辦人
  • 稱號:靜思精舍、慈濟基金會 創辦人
小傳

臺中清水人。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心急的她為母親祝禱、虔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並發願茹素為母親增壽祈福。或許是孝行動天,服藥而痊癒,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民國四十七年,正值壯年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上人因此常到慈雲寺向修道法師探究佛法,最後在花蓮縣秀林鄉下的普明寺安住下來。五十一年秋,自行落髮,踏上僧侶修行生涯。五十二年二月,臺北市臨濟寺開壇傳戒,臨入戒場前,上人於慧日講堂禮印順導師為師,導師叮囑:「你我因緣殊勝,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並取法名證嚴,字慧璋。之後上人回到普明寺。五十二年十月,移單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前後八個月,法緣興盛,日後靜思精舍多位資深的僧眾弟子即是當年的結緣眾。上人自立修行清規,自力更生,直到今天,靜思精舍所有的開銷,仍是常住二眾弟子做蠟蠋、豆粉和出版品來維持。五十五年,在普明寺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正式展開會務。五十八年遷入靜思精舍現址,依舊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六十一年,因見花東醫療資源不足,遂在花蓮醫院幾位醫護人員支持下,成立「貧民施醫義診所」,每週兩次義診。七十五年,「慈濟綜合醫院」落成啟業,除了病患住院免收保證金,更不計成本致力提升醫療設備與技術,一改花東地區醫療荒漠的景象。同年八月,靜思堂動土開工,上人說:「希望靜思堂這座建築無論外觀和內容皆呈現一種『無聲的說法』,讓身歷其境的每一個人用眼睛、用心靈的觸覺,即刻感受到佛陀的精神教育和慈濟文化的培養。」七十八年,「慈濟護理專科學校」正式創校開學。同年,《證嚴法師靜思語》出版問世,另有英、日文翻譯本及簡體中文版等二十二種語言版本流通,暢銷數百萬冊。八十三年,「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上人期許學生「功能與良能平行,知識與智慧並重」。同時,在校方對「大體老師」人性化、尊重生命的處理過程的呼籲下,大步開啟捐贈遺體的風氣。八十七年,「慈濟大愛電視台」開播,《經典》雜誌創刊。八十八年,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台中、南投兩縣災情慘重,慈濟人發揮「跑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在災變發生後兩天內投入兩萬餘名志工,發出緊急慰問金一億六千萬元。緊接著在政府提供的十七個地點興建組合屋一六三六戶。隨後投入希望工程,協助災區五十一所中小學校舍重建。總賑災款預估八十億元。九十七年,緬甸納吉斯風災、大陸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上人發起「慈濟川緬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賑災暨募心募款活動。本年,上人創立「慈濟宗」,勉勵弟子「佛心己心,師志己志」,也就是「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慈濟的志業由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擴及到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成為「一步八腳印」。上人一生奉獻社會,救助無數貧苦人家。八十年,獲得麥格賽賽獎社會領袖獎。九十二年,總統府頒贈二等景星勳章。一百年,獲時代雜誌(TIME)選為「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一百○一年,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授予拿督斯里榮譽勳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