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圓瑛 / Shi Yuanying

釋圓瑛 / Shi Yuanying

1878-1953
  • 出家地:福建 興化 梅峰寺
  • 住持:上海圓明講堂、浙江寧波接待寺、福建雪峰崇
小傳

    俗名吳亨春,法名宏悟,字圓瑛,號韜光,又號一吼堂主人。福建省古田縣人,生於光緒四年(1878),卒於一九五三年。年十八,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為僧。後病中發願,如獲痊癒即出家。後病癒,十九歲即至福州,拜興化梅峰寺曾西上人為師,剃度出家。二十歲,到鼓山湧泉寺依妙蓮和尚受具足戒,習學律儀。後到福州大雪峰寺隨達公和尚,充當飯頭菜頭,任勞任怨,不以為苦。二十一歲時,發心行腳參訪,先到常州天寧寺,依治開老和尚參究禪宗心法,四年後,到寧波天童寺,依八指頭陀敬安禪師習禪定,一心參究。期間又隨道階、諦閑、祖印、慧明諸大長老學習天台教觀。

    法師有感要有完善的僧團組織,佛教界才能團結,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才能得到社會的信仰,畢生致力於佛教的組織工作。民國六年當選寧波佛教會會長,創辦兩所僧民學校,對入學者施以義務教育;又創辦寧波佛教孤兒院,收容無依孤兒,施以工讀教育,各省聞風爭相倣效。民國九年,至北京講《楞嚴經》與《法華經》,法緣甚盛。是時華北五省旱災,他參與發起佛教賑災會,募款賑災,活民無數。民國十一年,到南洋弘法,曾在新加坡、檳榔嶼等處講經。離開新加坡後,轉至臺灣弘化,十二年回泉州,重修開元寺。十五年重渡南洋,籌募建立慈兒院基金董事會。民國十八年,國民政府頒佈「寺廟管理條例」,發動寺產興學,教界目為法難。圓瑛與其友太虛法師,在王一亭、黃懺華諸居士的協助推動下,在上海召開「全國佛教代表會議」,成立「中國佛教會」,圓瑛被推為會長,向政府請願,反對惡法,後政府修訂條文為「監督寺廟條例」,此事暫緩息。

    圓瑛所處之世遭逢日人侵犯中國,曾致書日本佛教界,譴責日本軍國主義,表達雖然皈依佛門,仍有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的情懷。七七事變之後,法師成立中國佛教會災區救護團,並於上海清涼寺開辦收容傷兵的佛教醫院與圓明講堂等九處難民收容所,愛國僧人入世情懷令人感佩。民國二十八年年日人威脅法師擔任「中日佛教會會長」,圓瑛斷然拒絕,日人架走圓瑛、明暘師徒二人,嚴刑拷打並拿槍直指胸膛,法師平靜如常從容以對,在牢中打禪七並絕食抗議,日人無奈,只好放行。法師曾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佛教興衰,教徒有責」以贈中國佛教學院師生。圓瑛主持中國佛教會時,積極推動佛教參與社會事業,鼓勵寺院設立慈幼、醫院、工廠、分擔社會責任。時長江水患,法師啟建護國道場,曾撰對聯「出世猶垂憂國淚,居山恒作感時詩」以表心志。近代佛教史上,往往將圓瑛大師視為舊派代表人物,與太虛大師的創新型態成為對照。

    圓瑛一生諸述甚多,主要如《大乘起信論》、《圓覺經講義》、《金剛經講義》與《一吼堂詩文集》等近二十種,門人弟子輯為《圓瑛法匯》行世。

    (參考于凌波《中國近代佛門人物誌》)

繼續閱讀
  • 釋圓瑛印
    釋圓瑛印
    出處:行草五言詩軸
  • 韜光
    韜光
    出處:行草五言詩軸
  • 天地心
    天地心
    出處:行草五言詩軸
  • 鼓山沙門
    鼓山沙門
    出處:行書七言聯
  • 圓瑛翰墨
    圓瑛翰墨
    出處:行書七言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