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覺浪 / Shi Jiaolang

釋覺浪 / Shi Jiaolang

1592-1659
  • 住持:浙江杭州徑山寺、江蘇南京攝山棲霞寺、浙江
小傳

      號覺浪,別號杖人,晦臺元鏡法嗣。福建浦城張氏。生於萬曆二十年(1592),卒於順治十六年(1659)。萬曆三十八年(1610)十九歲時,因祖父坐亡有疑曰:「此個靈明,向何處去?」一日街行,聞貓墮聲,有省。遂生出世之想,隔年(1611)依瑞巖識源剃髮出家,入福建夢筆山閉關。萬曆四十四年(1616)出關,從無異元來受具,後止壽昌寺;是年冬,遇晦臺元鏡投機,遂許印可,並拜受其所付壽昌宗派源流。翌年,隨元鏡禮壽昌老人無明慧經,親蒙教誨。

      萬曆四十七年(1619)慧經示寂,會慧經侍者見如元謐於天界寺,是年冬,於興化國歡寺開堂。天啟六年(1626)秋,元鏡、元來相繼入滅,奔武夷處理元鏡後事,壽昌法統,漸歸一身。崇禎八年(1635),開法於湖北寶筏寺,遷住廬山圓通寺三載,結雞鳴庵於寺東,與黎川人祠部郎忠節黃端伯友善,旦夕相依。歷住江西壽昌寺、廬山圓通寺、鼓山湧泉寺,登壇說法,不拘格套,推陳出新。明清鼎革後,順治五年(1648)因著作《 原道七論》中徵引明太祖事而觸諱下獄,擬處決,道盛不辯陳,居獄近一載,操江巡撫李日芃親釋,見道盛初無懼容,後無喜色,乃嘆為真道人。順治十二年(1655),道盛應請回江西,入主廣豐縣博山能仁寺。順治十三(1656)年五月與徒黎川壽昌寺住持等赴宜黃曹山,主持重建本寂祖師墓塔。旋返博山。順治十六年(1659)回到南京,復任天界寺住持。一日旦起禮佛畢,特開示大眾,亭午,取紙筆書偈云:「萬象指頭明卓異,縱擒不換機何利。無端拶斷破蒲鞋,翻然直入千峰去。」擲筆而逝;供堂中三日始入龕,顏色不變,觀者如堵。世壽六十八,僧臘四十八。

      覺浪道盛主張儒、釋、道三教通貫,特別是莊學的成分,融入青原法系學術的內涵中,把儒、釋會通的治學路向,全面擴大到三教合一的理論通貫上。道盛徒眾甚盛,法嗣之佼佼者者,當推竺庵大成、笑峰大然(倪嘉慶)、無可弘智(方以智)。門人編有《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十二卷、《天界覺浪盛禪師嘉禾語錄》一卷、《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三十三卷、《杖門隨集》二卷。

      (參考《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 卷十二• 附• 塔銘》(劉餘謨撰))

繼續閱讀
  • 《道盛》
    《道盛》
    出處:《楷書七律詩扇》
  • 《虞琴審定》 (藏印)
    《虞琴審定》 (藏印)
    出處:《楷書七律詩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