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 / Song Yingxing

宋應星 / Song Yingxing

1587-1666
小傳

      宋應星(1587-?),江西南昌人。字長庚。宋應星幼時與兄應昇同在叔祖宋和慶開辦的家塾中就讀,並認族叔宋國祚為師,之後也曾在新建舉人鄧良知門下求學。宋應星自幼聰明強記,「數歲能韻語(作詩)」,有過目不忘之才,稍長考入奉新縣縣學為庠生,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萬曆四十三年(1615)宋應星與兄應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在一萬多名考生中,二十九歲的宋應星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諸生中只有他們兄弟中舉,故稱「奉新二宋」。萬曆四十七年(1619)宋應昇、應星兄弟未能考中進士。他們於天啟及崇禎初年五度晉京,均告失敗,從此遂絕科舉之念,此年宋應星45歲。

擔任分宜教諭,汀州推官,人稱廉潔

     崇禎四年(1631)宋應昇由吏部銓選任浙江桐鄉縣令,宋應星回鄉服待老母。崇禎八年(1635)宋應星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縣學教諭,教授生員。宋應星在分宜縣任教四年,他一生的主要著作都發表於此期間。崇禎十一年(1638))宋應星在分宜任期滿,考列優等,旋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為省觀察使下的屬官,掌管一府刑獄,俗稱刑廳,亦稱司理。

      崇禎十三年(1640),宋應星任期未滿,辭官歸里。崇禎十六年(1643)又出任南直隸鳳陽府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正五品),然此時已值明亡前夕。宋應星赴任後,州內因戰亂破壞,連升堂處所都無,官員多出走。他幾經努力重建,使之初具規模,又捐資在城內建立書院。

      崇禎十七年(1644)初,宋應星辭官返回奉新。當年三月,李自成大軍攻佔京師,明亡。四月,清兵入關,建都北京,宋應星成為亡國之民。五月,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權。南明弘光元年(1645),宋應星被薦授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介於省及府、州之間的地區長官),但宋應星均辭而不就。明亡前,宋應升已升任廣州知府,明亡後亦無意戀官,遂掛冠歸里。

      隆武二年(1646),宋應昇服毒殉國。此後在南明與清軍拉鋸的十餘年間,宋應星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在貧困中度過晚年,拒不出仕。永曆二十年(1666),宋應星逝世,享年八十歲。

總結手工業與農業生產知識,撰寫《天工開物》

      崇禎九年(1636),50歲的宋應星在一年內便刊出《畫音歸正》(音韻書)、《原耗》(政治經濟雜文)、《野議》(政論集)、《思怜詩》(自選詩集)。第二年他發表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收錄了農業、手工業相關的各種知識。手工業方面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其中《機械》篇詳細記述了包括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鹵等農業機械工具,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農業方面有水稻浸種、育種、擂秧、耘草等,宋應星對生產全過程都作了詳盡的記載。

     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地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他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這是我國古代金屬冶煉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家。宋應星記載的用金屬鋅代替鋅化合物(爐甘石)煉製黃銅的方法,是人類歷史上用銅和鋅兩種金屬直接熔融而得黃銅的最早記錄。

宋應星的貴人:出版《天工開物》的贊助人──涂紹煃

      涂紹煃(1582?-1645)與宋應昇、宋應星三人同為萬曆四十三年(1615)舉人,皆重視農、工、生產業等「實學」。涂紹煃先後贊助宋應星出版《畫音歸正》及《天工開物》。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序〉中描寫涂紹煃資助其書刊刻緣由,並誌謝曰:「吾友涂伯聚先生,誠意動天,心靈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長可取,必勤勤懇懇而契合焉。昨歲《畫音歸正》繇先生而授梓。茲有後命,復取此卷而繼起為之,其亦夙緣之所召哉!」明代中葉以後書籍市場著重刊印能大發利市的暢銷書,像《天工開物》這類介紹手工業知識的書籍難以出版,刊行了之後也不暢銷。《天工開物》出版後,明朝隨即覆亡,連年戰亂使得生民塗炭,手工業也受到巨大衝擊。清初雖然曾經再版過一次,但因書中出現「北虜」、「夷狄」等詞,被清朝禁燬,加上清代的官方思想並不重視科技日用之學,此書遂在中國失傳。這本書長期以來被人遺忘,直到民國初年,丁文江先生從日本引進明末的初版《天工開物》,重新出版,它才傳回中國。可以說,若當年沒有涂紹煃在明末為宋應星出版《天工開物》,我們今天就無法見到這本珍貴的科學百科全書。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宋應星

 

延伸閱讀:《天工開物》被清政府列為禁書,影響日本歐洲數百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