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先 / Wu Yongxian

吳用先 / Wu Yongxian

1558-1626
小傳

    吳用先(1558-1626),安徽桐城人。字型中,一字本如,號餘庵、浮渡居士。父吳應道,堂叔父吳應賓為方以智(1611-1671)的外祖父。吳用先九歲喪父,由母親方氏扶養長大。萬曆十六年(1588),在國子監中認識好友董其昌(1555-1636)。萬曆十九年(1591)舉人,萬曆二十年(1592)進士,時年三十五歲。

吳用先與湯顯祖 

  吳用先初授臨川知縣,在任七年,均平賦役,政績第一。他支持湯顯祖在臨川創辦崇儒書院,振興當地文風。萬曆二十六年(1598),時任廬山歸宗寺主持的紫柏真可(1543-1603)應吳用先的邀請來到臨川,湯顯祖已辭官家居,三人便一同遊山訪寺,談佛論道,堪比虎溪故事。吳在臨川期間與湯詩文唱和,友聲嚶鳴。吳調職後,湯顯祖評其政績:「惟清惟惠,可以富民」。

修築浙江南湖水利、平定四川民變 

  吳用先後改戶部主事、出任浙江按察使,遷布政使,皆有政績。在浙江右布政使時,實行通行欽解之法,獲利於民。在浙江修築南湖水利,獲戶部嘉獎。萬曆四十一年(1613)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時值番族酋長為亂,大將劉綎(1558-1619)因議兵餉不肯進兵,用先親自督戰,平息暴亂。事後,用先奏請朝廷革除行都司和五衛官事,改五衛縣為郡,三十縣兵權皆由文官掌管。此項改革得到朝廷支持,剷除武官侵虐百姓和私通番、苗的弊端。

  其後,吳用先因病辭官,家居八年,朝廷復召為工部侍郎,準備晉升為少宰。時有客深夜來賀,並勸用先趁早巴結宰相,用先批評來客說:「宰為朝廷宰,非宰相宰也。」客人不歡而去。次日,總督宣詔,改用先為薊遼總督。薊遼地處邊疆,為官者皆不願去。用先說:「君命也,何敢避難?」天啟二年(1622),用先到薊遼與督師孫承宗(1563-1683)同心同德,共同治管薊遼,並上疏:「臣抵任十日,即閱歷薊、昌各路,星馳山海關,至寧遠。以臣所睹記,非獨關外之難,關內亦難也。關內三協,以選將練兵為要義,以修牆築台為急務;以撫剿相需、戰守互用為決策;以崇簡守約、惜軍愛民為官方。」疏章得到皇帝的嘉許。在薊遼的一年中,用先率軍修理邊防要衝十九處,墩台堡堞煥然一新。薊遼糧餉缺乏,用先率軍民大興礦冶,將礦物加緊運輸到內地,以換取糧餉。因此邊疆糧餉充足,各要塞安定無事。後因魏忠賢等誣陷殺害左光斗等人,用先憤而辭官回故里,卒於家。崇禎初年贈太師,諡文忠。

吳用先與「西園」

      「西園」遺址即今南京「愚園」,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達後裔徐傅之別業,舊時也稱作「鳳臺園」。後來傳給徐傅第三子、錦衣衛指揮使徐繼勛,時稱徐錦衣西園,後易主給徽商汪氏。萬曆年間又爲罷官來寧的兵部尚書吳用先購得,稱吳家花園。王世貞(1526-1590)撰〈游金陵諸園記〉,稱西園景致清遠。園內有鳳游堂、來鶴亭、掔秀閣。水景為「芙蕖沼」,沼廣袤十餘丈,清瑩可鍳毛髮。南岸為臺,可望遠。高樹羅植,畏景不來。北岸皆修竹,蜿蜒起伏,奇卉名果,錯雜繁茂,另有「小滄浪」(今愚湖)。還有一栝子松,高約三丈,直徑三尺,相傳為宋仁宗手植,婆娑掩映可愛,下覆「紫煙」「雞冠」二古石。顧起元稱西園「水木最為森秀窈窕,中有古栝及石,皆宋時物也,實為諸園之冠。」清代時,因太平天國之亂荒廢,後胡恩燮(1824-1892)辭官歸里購得此園,重新營建並改名為「愚園」。

戲曲家班

  吳用先有家樂女班。戲曲評論家潘之恒《曲話•鳳姝》記載:「西園主人精於賞音,凡金陵諸部士女遊冶,咸集其門」、「客至,張屏進劇,殆無虛日」。西園近金陵名勝鳳凰台,故其家班有五位女伶以「鳳」字取名。其中鳳嬉渾然天成的氣質尤其出眾,潘之恒《鸞嘯小品》評曰:「歌喉舞態,於盈溢間自然流動完足,不假師傳,不由人籟,此先天之極致,滿月之豔都也」。

  吳用先著有《周易語》、《寒玉山房集》。今四川成都尚留有吳用先的別墅「神水閣」,已闢為吳用先公園。

吳用先與茶

澹社成員

     萬曆十三年(1585),一群文人捐助重建了位在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澗的理安禪寺。寺有七峰環繞,雙澗合流,境地幽勝。杭人吳之鯨有曲溪小閣在湖上,遂集結四方同志,成立詩文清談茶會「澹社」。據《武林梵志》記載:

因共訂澹社,為無言清坐之會。友人胡休仲、卓去病聞而樂之,趣來同事,並集有韻衲子,每月一會,茗供寂寞,隨意談楞嚴、老莊,間拈一題為詩,後期薄罰以督之,每會必選湖山最勝處及佳風日,而馮開之太史,實來主席,溪光山翠,俱赴杖履,此社遂幾與廬山爭勝。

      曾參與「澹社」之會者有馮夢禎、吳用先、鄒迪光、王穉登、黃汝亨、陳繼儒,胡胤嘉、僧完璞、吳之鯨、胡休仲、卓去病、僧殊鑒共十三人。

 

延伸閱讀:

中國嘉德2020秋拍丨董其昌書《吳來儀公墓誌銘》考

雅昌拍賣─董其昌《吳來儀公墓誌銘》

繼續閱讀
  • 《吳用先印》
    《吳用先印》
    出處 :《幽壑隱居軸》
  • 《體中氏》
    《體中氏》
    出處 :《幽壑隱居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