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鐸 / Xie Duo
- 稱號:茶陵詩派的重要成員
謝鐸(1435-1510),浙江台州府黃岩縣方岩鄉桃溪(今溫嶺市大溪鎮兆嶴)人,字鳴治,號方石。成化弘治年間「茶陵詩派」的重要成員。天順八年(1464)進士,時年三十歲。與李東陽同被選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編修,參與預修《英宗實錄》。成化九年(1473),奉旨校勘《通鑑綱目》,上書勸誡憲宗勵精圖治,不被採納。又上言邊事,切中時弊。秩滿,升任侍講。
家富藏書
謝鐸家富藏書。 成化四年(1468年),其父建「貞則堂」,他又於「貞則堂」之東建藏書閣為「朝陽閣」。 十六年(1480年)父病故,他辭官悼喪,遂以中秘圖書以及四方所購置於閣中。 有的書如《尚書》、《西漢書》、《韓柳李杜集》殘缺不全,又多方鳩集,與其他收按類收藏,藏書達數萬卷。編有《朝陽閣書目》。
以教育為己任
丁憂返鄉期間,與其族叔謝省在故鄉方岩共同主持「會緦庵」,親身施教,「文必己任,教必身率」,以自己的實踐行動為表率,一心專注於教育。「生作方岩師,死作方岩主」,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丁憂守制期滿後,以養親為由,沒有復官。
兩任南京國子監祭酒
弘治元年(1488),他在李東陽、黃孔昭等人的勸說下,應召回朝做官,任翰林院侍講,參修《憲宗實錄》。武宗朱厚照拜他為師。弘治三年(1490)升至南京國子監祭酒,曾提出「擇師儒、慎科貢、正祀典、廣載籍、複會饌、均撥曆」等六項教改舉措。次年又因其子病卒,以「先祀無托」由而獲准回鄉。返鄉後,他仍將大部分精力用在辦學上。家居十餘年,薦舉者更多。時值國子監祭酒職務空缺,部議再啟用謝鐸,孝宗對其素來器重,命為禮部右侍郎,再次擔任南京國子監祭酒。謝鐸屢次推辭不成,最終就任。其間他又提出了許多改革考官的制度,終因劉瑾等人的反對,經幾翻周折,五年後,再次稱病去職。
正德五年(1510)二月二日,謝鐸在家中病卒。朝廷追贈禮部尚書,諡文肅。謝鐸經術湛深,為文章有體要。兩為國子師,嚴課程,杜請謁,增號舍,修堂室,擴廟門。置公廨三十餘居其屬。諸生貧者周恤之,死者請官定製為之殮。家居好周恤族黨,自奉則布衣蔬食。
謝鐸著作頗豐,有《元史本末》、《方石史論》等。存世有《桃溪淨稿》、《桃溪類稿》、《伊洛淵源續錄》、《赤城論諫錄》、《赤城新志》、《尊鄉錄》、《赤城後集》。
- 《予陽居士》出處 :《譜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