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璁 / Zhang Cong

張璁 / Zhang Cong

1475-1539
  • 稱號:改稱孔子為「至聖先師」
小傳

     張璁(1475-1539),浙江溫州人,祖籍福建莆田。字秉用,後為避御諱,嘉靖帝賜名「孚敬」,更字茂恭,號羅峰,改號羅山。張璁在「大禮議」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嘉靖朝改革的開啟者。

      張璁八歲入墊讀書,少年入郡庠,弘治十一年(1498)以《詩經》中省試,正德元年(1506)在浙江姚溪建羅峰書院聚徒講學,造詣益充。七次會試皆落榜,始中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時年四十七歲。

大禮議時支持嘉靖皇帝

      正德皇帝卒後,以從弟從弟朱厚熜繼承皇帝位,改元嘉靖。嘉靖帝即位後,內閣首輔楊廷和等大臣要求嘉靖帝改稱其伯父(即明武宗之父)明孝宗為父,伯母(即武宗之母慈壽皇太后)為母,而變其親生父親興獻王為叔父,生母為叔母。對於這一不近人情的主張,嘉靖帝認為這是割裂親情、違悖常理的事,予以嚴詞拒絕,並以退位來表示自己的決心,因此引發大禮議之爭。

      正德十六年(1521)七月初三,當時還是新科進士的張璁上疏支持嘉靖皇帝,認為嘉靖帝即位是繼承皇統,而非繼承皇嗣,即所謂「繼統不繼嗣」,嘉靖帝見張璁疏説道:「有此論,我們父子的關係可以保全了。」然而當時仍不敵朝野眾議,張璁被外放南京刑部主事。三年之後,嘉靖帝的地位已穩固,試圖為父母封號加「皇」字。這時身在南京,與桂萼、胡鐸等相互考證經史的張璁,與同僚等揣測帝意,紛紛上書重提舊事。嘉靖三年(1524),張璁受楊一清幫助,得以奉召赴京任翰林院學士,獲嘉靖帝重用。歷官詹事府詹事、兵部侍郎、禮部尚書,嘉靖六年(1527)進文淵閣大學士。

嘉靖革新第一臣

      張璁入閣後,推行一連串的改革措施。首先,張璁下令清查勳戚莊田,於京畿一帶共查勘莊田528處,莊田57400餘頃,除保留欽賜莊田28600餘頃外,其餘26000餘頃分別還給業主或農民,使百年積弊得以清理。

      嘉靖十年(1531),張璁將浙江、兩廣、福建等處的鎮守太監以「貪縱害事」為由裁革,以此為中心擴散,最終成功革除鎮守太監製度,清除了長期以來太監亂政害民的弊端。可以說,明代近三百年國祚當中,只有嘉靖期間沒有出現過太監弄權把持朝政的局面。

      接著,張璁清理吏治,任用清廉公正的官員。在教育及考試制度方面,張璁改稱原本為素王的孔子為「至聖先師」,還以進士、舉人、歲貢三途並進法,改良科舉制度,使得士風一變,賢才輩出。

      嘉靖十四年(1535)春,張璁得疾,屢請致仕,嘉靖帝不允,為之親製藥餌。張璁在朝房值班時昏暈過去,不省人事一天多,因病情急劇加重,嘉靖帝不得已乃許致仕回家調養。嘉靖帝多次派人去温州瑤溪貞義書院看望張璁,並幾次下旨召張璁到京復任,但都因身體原因未能到京。

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六日,張璁病歿於温州,卒年六十五歲。嘉靖帝傷悼不已,賜祭葬有加,贈太師,諡文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