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寬 / Wu Kuan

吳寬 / Wu Kuan

1435-1504
  • 稱號:孝宗、武宗兩代帝師,文徵明的老師
小傳

      吳寬(1435-1504),江蘇蘇州人。字原博,號匏庵。明朝政治人物、散文家、書法家。孝宗、武宗兩代帝師。成化八年(1472)連中會元、狀元,時年三十八歲。授翰林院修撰。侍講東宮,秩滿,進詹事府右諭德。孝宗即位,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弘治八年(1495)擢吏部右侍郎,因繼母去世,丁憂去職。吏部有缺,孝宗命虛位以待。守喪期滿,還任,轉左侍郎,改主管詹事府。弘治十六年(1503),進禮部尚書,已年屆七旬,數次稱病告老,均為孝宗慰留,次年卒於任內。諡文定。

      吳寬行履高潔,不為激矯,而自守以正。於書無不讀,詩文有典則,兼工書法。有田數頃,嘗以周親故之貧者。友人賀恩疾,遷至邸,旦夕視之。恩死,為衣素一月。

吳寬與東莊

      吳寬世居蘇州,於葑門內有家族產業一區,明代成化年間,在吳寬父親吳融經營下,「東莊」成為一處結合經濟效益的美麗莊園。成化十一年,吳融病篤,吳寬特請李東陽撰寫〈東莊記〉,攜返家鄉以慰病中父親。吳寬和子侄續有增修,數年後,好友沈周為吳寬繪製〈東莊圖〉冊。東莊旁借自然河流菱濠、西溪,中有稻畦、果林、菜圃等農業用地,朱櫻徑、荷花灣兼有實用與審美訴求,鶴洞、知樂亭、全真館則為文人品格的投映。東莊樸拙中兼有文人情味,可作為明代中後期轉型中的園林代表。(曹淑娟教授)

吳寬與茶

〈愛茶歌〉

    吳寬為蘇州文人集團的領袖人物之一,愛茶成癖,自號湯翁。他曾寫〈愛茶歌〉自況:「湯翁愛茶如愛酒,不數三升並五斗。先春堂開無長物,只將茶灶連茶臼。堂中無事長煮茶,終日茶杯不離口。當筵侍立惟茶童,入門來謁惟茶友。謝茶有詩學盧仝,煎茶有賦擬黃九。茶經續編不借人,茶譜補遺將脫手。平日種茶不辦租,山下茶園知幾畝。世人可向茶鄉遊,此中亦有無何有。」吳寬每天煮茶、喝茶,家裡出入的都是茶友,且他還寫茶詩、茶賦,研究茶經、茶譜、種茶等;他認為茶鄉就是莊子所謂的逍遙之境「無何有之鄉」。

禪寺品茗


    吳寬常和友人入山品茗。有次雨中和李貞伯、沈尚倫諸友過隆福寺,遂詠首詩云﹕「步來禪榻畔,涼氣逼團蒲。竹雨簷前亂,茶煙林下孤。乘閒攜畫卷,習靜對香爐。到此忽終日,浮生一事無。」竹林中茶煙縷縷,在禪寺品茗、觀畫、靜坐、焚香,真感無事一身輕。又有次與友人遊惠山、到「聽松菴」觀賞知名古物「竹茶爐」,他賦詩道:「與客來嘗第二泉,山僧休怪急相煎。結菴正在松風裏,裏茗還從穀雨前。玉碗酒香揮且去,石床苔厚醒猶眠。百年重試筠罏火,古杓爭憐更瓦全。」惠山泉號「天下第二泉」,吳寬一群人在松林環繞的禪院中用惠山泉煮茶,茶也頗講究,是穀雨前採摘的;他們還用百年古物「竹茶爐」來烹茶,自然不免要好好品酌一番。
 

蘇州名茶「陽羡茶」


    吳寬有寫過兩首詩來讚頌蘇州名茶「陽羡茶」。〈其一〉:「今年陽羡山中品,此日傾來始滿甌。穀雨向前知苦雨,麥秋以後欲迎秋。莫誇酒醴清還濁,試看旗槍沉載浮。自得山人傳妙訣,一時風味壓南州。」表示「陽羡茶」因有山人傳授制茶之法,所以才風靡整個江南。〈其二〉:「碧甕泉清初入夜,銅爐火暖自生春。具區舟楫來何遠,陽羨旗槍瀹更新。妙理勿傳醒酒客,佳名誰與坐禪人。洛陽城裡多車馬,卻笑廬仝半飲塵。」表示烹煮「陽羨茶」的泉水,是從遙遠的山區用船隻運送過來的,而陽羨茶一心一葉烹煮時更加清新;吳寬表示感受「品茗」的美妙,需具備高尚心靈和品味,實非一般俗子所能體會。(郭淑玲博士)

 

繼續閱讀
  • 《吳寬》
    《吳寬》
    出處 :《與冷菴憲副(陳沂)書》
  • 《原貞》鑑藏印
    《原貞》鑑藏印
    出處 :《與冷菴憲副(陳沂)書》
  • 《香草居藏》鑑藏印
    《香草居藏》鑑藏印
    出處 :《與冷菴憲副(陳沂)書》
  • 《原貞》鑑藏印
    《原貞》鑑藏印
    出處 : 《與冷菴老先生(陳沂)書》
  • 《東采曾藏》鑑藏印
    《東采曾藏》鑑藏印
    出處 : 《與冷菴老先生(陳沂)書》
  • 《銘》鑑藏印
    《銘》鑑藏印
    出處 : 《與冷菴老先生(陳沂)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