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所蘊 / Xue Suoyun

薛所蘊 / Xue Suoyun

1600-1667
小傳

      薛所蘊(1600-1667),河南孟縣人,字子展,號行屋,又號行塢、王屋、桴庵。崇禎元年(1628)進士,時年二十九歲。任山西襄陵縣知縣。崇禎六年(1633),崇禎皇帝召見他,特授翰林院檢討,累官國子監司業,李自成入關後投降。

樹立清初國子監監規,推動教育文化

      入清後,以原官起用,歷任國子監祭酒、太僕寺寺丞、順天府府丞等,官至禮部左侍郎。薛所蘊任國子監祭酒時,奏請皇帝令漢、滿文武大臣備選其子弟人國子監讀書,並開設八旗教習,訓課滿洲諸生,創立監規,又上疏請遣使購求天下遺書,使漢、滿文化都得到延續和發展。

推薦孫奇逢任國子監祭酒,薦行極有古風

      順治二年(1645)三月,薛所蘊推薦清初大儒孫奇逢接任國子監祭酒。孫奇逢是薛所蘊祖父的門生,兩人有世誼。他認為孫的學問品行可以與元代的許衡、吳澄相比,奇逢稱病堅辭不受,然而時人皆稱他的薦行極有古風(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

與王鐸、劉正宗號為「中州三大家」

      順治十四年(1657),御史高爾儼(1605-1654)劾其年老,薛所蘊以原品休致。卒於康熙六年。工詩文,錢謙益曾序之。詩多及時事,歌行較多,與同里王鐸均以學杜相推許。彭志古〈桴庵詩跋〉寫道:「長安以詩名者,為王先生覺斯(王鐸)、劉先生憲石(劉正宗,1594-1661),暨吾行屋薛夫子(薛所蘊),所謂三大家也。」著有《澹友軒集》十六卷、《桴庵集》五卷。

為家鄉修建余濟渠、購置淳化閣帖刻石

      薛所蘊曾為家鄉河南孟津推動修建「余濟渠」,解決了余濟河河道淤塞的問題。另外,孟津現存的一套宋代淳化閣帖重刻石也是薛所蘊花重金從百泉購得並修補完成運回孟州的。

有意信奉天主教,但因有妾而作罷

      薛所蘊和王鐸、胡世安(1593-1663)等清初官員均與傳教士有頗多往來,甚至有入教之想,惟以有妾而未能如願。湯若望七十歲時,薛所蘊曾贈詩祝賀。

繼續閱讀
  • 《薛所蘊印》
    《薛所蘊印》
    出處:《王母史太夫人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