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岳 / Yin Yue

殷岳 / Yin Yue

1603-1670
小傳

      河北雞澤人,字宗山,一字伯巖,號宗山。與申涵光、張蓋(約西元1644年前後在世)並稱為「廣平三君」(或稱「畿南三才子」)。殷岳之父殷太白明末時曾任陝西副使,因忤逆楊嗣昌,死於獄中。殷岳為父上疏,乞骨而歸。之後,殷岳與其弟殷淵一邊在郡城讀書,一邊找尋機會為父申冤。申涵光當時和他們一同讀書,他形容兩兄弟銜父志苦讀的情景:午夜時分,屋外風雨呼嘯,屋內的讀書聲、哭聲纏繞糾結,令人動容。

      殷岳在崇禎三年(1630)時曾考中舉人,崇禎末年,殷氏兄弟意欲再度謁選,但適逢甲申國變,申涵光便邀請殷岳一齊歸隱,殷岳說:「涵光說得沒錯,只不過像這樣匆忙地隱居恐怕既不實際,又容易遭人非議、辱及家門」,便即日回鄉,與弟殷淵在西山山頂搭蓋茅房而居,絶意仕進。當流賊攻入直隸時,士紳多攜家避亂山中,殷岳與殷淵在山中更密謀起義,意欲為崇禎帝舉行喪禮。當流寇占領都城時,下令謁選諸生任官,若不出恐有性命危險。各種威脅與利誘讓殷家的親族們有些動搖,殷岳之弟殷淵見狀,不禁破口大罵:「我們的頭顱只是暫時寄放在脖子上!絶對不能去見賊人!」殷淵少習兵事、又有勇謀,他後來舉兵起義,不幸為賊人所殺。乾隆十八年 (1753),鷄澤縣為殷淵立祠,地方上也一直流傳著殷淵死難的事蹟:甲申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殷淵率領義軍二千人欲往北京勤王,途中聽聞京師已陷,才折返。回鄉後,他為崇禎設立靈堂,流賊來時,被殺於孔廟中。殷岳曝屍荒野十餘日,但屍身不腐敗,且有一隻黃犬守護不去,鄉人都感到驚異。

      殷淵死時,殷岳正從山中運送兵器與甲冑下來援助,聽聞弟弟已經被害,便趕忙換裝逃亡。賊人派遣騎兵追捕殷岳,他一路逃亡至江左,幸好申涵光先回到城中,招募了一隊勇士,連同家僕連夜趕往救援,誅殺叛奴,救了殷岳。

      殷岳逃過一劫後,暫居金陵(今南京)以游幕為生。沒多久,申涵光也來到金陵,兩人同住於雞鳴寺。每天傍晚,殷岳都登樓痛哭,比鄰而居的人們都感到驚愕,等到他們知道了原因,有一些人也來和殷岳同哭。清政權建立後,殷岳為殷淵的不屈而死上疏,將當時叛奴的共犯全部論罪。

       順治二年 (1645),殷岳按舊籍補為睢寧縣令(今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他為官清正剛直,頗有政聲。殷岳任官期間很短,順治五年 (1648),申涵光寫信力勸他歸隱,殷岳讀完信後感慨地說:「我怎能以一個官職交換申涵光這個摯友呢?」便自己寫了一篇疏文彈劾自己,一毛錢也不拿,騎著驢回家了。殷岳回鄉後住在稍加整修的舊屋裡,雖然日益貧困,但每天和友人詩酒文會、以讀書為樂。

        殷岳棄官,大部分的原因為聽從好友申涵光的建議。殷岳對朋友亦有情有義,殷岳與申涵光的好友楊思聖(1621-1664),入清後累官至四川左布政使,至軹關(今河南省濟源縣)時水土不服,臥病在床,殷岳那時與之隨行,便不眠不休地細心照顧他。過了三個月,楊思聖病勢加劇,友人們認為只有當時的名醫傅山能夠救治,然而傅山 (1607-1684) 並不容易延請,殷岳說:「一定要我親自出馬,否則無法請到他!」殷岳上路時正逢六月雨季,他沒日沒夜地在滂沱大雨與泥濘中走了四天,最後終於請到傅山前來醫治楊思聖。傅山與楊思聖有舊交,當時傅山亦抱病,但他說:「這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楊思聖,我怎麼能坐視不管呢?」兩人於是動身上路。然而事與願違,楊思聖撐不到殷岳與傅山到達,在前二日辭世了。

      殷岳棄官後的生活,大半依靠親友及幕主的資助。殷岳後半生的生活相對安穩,有空就到處游玩,時常以一單車載著愛妾出遊。殷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只以不能至海外為憾。友人評價殷岳,說他是喜好玩樂的陶淵明。殷氏兄弟聞名後世的原因,不只因為他們的文名及節義,更因為兩人傳奇般的一生。

繼續閱讀
  • 《巢壑》
    《巢壑》
    出處:《與六老姐夫書》
  • 《巢壑》
    《巢壑》
    出處:《與六老姐夫書》
  • 《巢壑》
    《巢壑》
    出處:《與六老姐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