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名夏 / Chen Mingxia

陳名夏 / Chen Mingxia

1601-1654
小傳

     陳名夏(1601-1654),江蘇溧陽人,字百史,一作伯史,號石雲居士。明末為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時年四十三歲。授修撰,兼戶、兵二科都給事中。李自成攻克北京後,投降大順。南明福王曾將其列為「從逆」之人,追究他「順案」(即追究向李自成投降的明朝官員)的罪責。陳名夏後來逃入江南,輾轉於浙、閩、贛、楚、豫、皖之間,還曾避難於海內三遺民之一的沈壽民(1607-1675)處。

歷仕三朝翰林院

    順治二年(1645),陳名夏在保定降清,由保定巡撫王文奎(1598-1654)推薦,授翰林院修撰。順治三年(1646),居父喪。順治五年(1648)設六部漢尚書,以陳名夏為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因黨附多爾袞,被參劾、申誡。順治八年(1651),授弘文院大學士,進少保,兼太子太保。順治十年(1653)授秘書院大學士,後吏部尚書員缺,侍郎孫承澤請以名夏兼攝,順治皇帝責承澤以侍郎推舉大學士,不合禮法。然而翌日,仍命名夏署吏部尚書。

捲入順治朝南北黨爭,遭受絞刑

    順治年間,陳名夏捲入朝中的南北黨爭,得罪寧完我(?-1665),以反對薙髮令之名處絞。陳名夏建議清廷採用明代舊制,並倡言「留髮復衣冠,天下即太平」,被大學士寧完我參劾。後寧完我更彈劾陳名夏之子陳掖臣(1634-?)在南京仗勢欺人,以及陳名夏結黨舞弊、篡改聖旨等事,將陳名夏議罪處死。

順治皇帝說:「陳名夏終好」

      順治皇帝得知其伏法後,「憫惻為之墮淚」。陳名夏之子陳掖臣被押到北京,杖四十,流放東北。陳名夏死後,是年冬天順治帝遊南海子時,曾向馮銓稱美陳名夏,說:「陳名夏多讀書,問古今事了了。即所未見書能舉其名。」馮銓則回答: 「陳名夏於舉業似所長。餘亦易見』。順治帝聽到馮銓的回答不發一語。最後徐徐地說:「陳名夏終好」。

      著有《石雲居士文集》。

對西人與西教友善,臨刑前向天主告別

    陳名夏在李自成大順朝中,與當時任官的劉肇國、龔鼎孳、方以智等人,均對西教和西人的態度十分友善。談遷《北游錄紀聞‧下》記載了陳名夏臨刑前的軼事:「名夏知不測。馬上顧其客柳生曰:『我色竟不動也」。過天主堂前,值湯若望班役。呼之曰:『汝主在否?曰出,曰我行矣,度此後不復相見。我直含笑任之耳!』」陳名夏行刑前經過天主堂,請湯若望為他向天主告別,從容赴死。

延伸閱讀:(美)魏斐德(Frederic E.Wakeman,Jr.):《洪業:清朝開國史》,〈對陳名夏的最後審判〉。

繼續閱讀
  • 《陳名夏印》
    《陳名夏印》
    出處:《七言律詩四首》
  • 《太史氏》
    《太史氏》
    出處:《七言律詩四首》